辽宁分社正文

誓要“上山擒虎”的“小牛犊”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9月04日 12:10

  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4日电 (通讯员庞思建)“从测量数据上看,稍微差点意思,合格率还不够高。”中交一航局三公司光明路项目部质量部长李鑫捧着花瓶墩钢筋保护层数据,边记录边对身旁的孙孝文讲道,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能够最直观地体现出墩柱的好坏,过厚会造成钢筋受力截面变小,受力不均匀;太薄又会渗入潮湿气体,导致钢筋锈蚀,两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墩柱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安全。

  2021年6月,孙孝文开始担任光明路延伸工程中华路立交桥下构主办施工员。在对比检测数据和图纸数据时发现,桥梁墩柱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总是有些偏差。但对于一项要创省部级优质工程奖、争创国家“鲁班奖”“詹天佑奖”的工程来讲,质量管控必须要做到最好。看着验收单上刺眼的数据,孙孝文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一个好墩柱!”

  可是,如何才能控制好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着实让刚刚走出校园的孙孝文无从下手。于是,他坚持每天早出晚归,一刻不离地守在施工现场,认真按照图纸要求一步步测量各项尺寸。有时是在钢筋加工场看着钢筋师傅“下料”,一遍遍地要求着再调一调长度和弧度;有时是在承台边上陪着工人们绑钢筋,一次次地大喊着再紧一紧绑扎强度;有时是蹲在钢模板旁仔细检查,一圈圈绕着敦促工人仔细打磨拼接口……几天下来,原本皮肤白净的小伙晒得跟工人一样黑如碳。

  这是他负责施工的第二座墩柱,整个过程中,孙孝文寸步不离,边看边量,发现不准的数据就立即调整,铅坠、测绳、卷尺、吊线……能用的工具都用上了,保证各项数据准确无误,心想这回肯定能全部通过!

  可惜,事与愿违。等浇筑完混凝土以后,孙孝文满怀期待地迎来了质量部检测,结果却是“有些起色”,仍然有几个检测数值不够理想,存在偏薄的风险。“可是为什么会偏薄呢?钢筋料下大了,还是预埋筋的位置不准?”看着图纸,望着墩柱,孙孝文怎么也想不通。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孙孝文浑身像散了架一样,躺在床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仔细回想着整个施工过程,明明各道工序都控制得很好,尺寸测量也没问题,唯独浇筑完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就不再符合设计要求。直到第三个墩柱施工时,孙孝文提出要在合模之后、打灰之前,进到墩柱里面,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当时,分包单位负责人听说他要进墩柱,惊讶得不得了,恰好又赶上第三座墩柱特别高,足有12米,就连忙劝道:“孝文啊,真的是没必要爬进去,咱这是人干的活,又不是机器,有时薄点,有时厚点,出现几毫米的误差属于正常现象,快别冒这个险了。”其实,孙孝文仰头看着12米的墩柱,心里也害怕,毕竟墩柱里的空间太过狭窄,无数条钢筋穿插错综复杂,一个不小心扯到筋头,扎伤太正常了,何况又这么高,脚底滑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行,必须得进去。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孙孝文的话逗笑了一旁的工人,看着这只满脸稚气的“小牛犊”誓要“上山擒虎”,也就不再去阻拦,纷纷帮他挂好安全带、扎牢安全绳等防护措施。结果,孙孝文进去之后,一眼就看到了问题——垫块绑扎时是被牢牢地固定在模板和钢筋之间,但在拼合模板的过程中,由于垫块受到了侧向挤压发生错位,甚至是偏离到了钢筋的上方或下方,所以缩短了模板与钢筋之间的距离。如此一来浇筑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必然会变薄。经过工人的重新修整,墩柱4个面检测数据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

  今年四月份以来,中华路立交桥全面进入大干阶段。尽管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片繁忙,但在标准化施工工艺和实战经验的双重指导下,分包队伍早已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各项数据均能以标准值通过质量检测。项目经理栾晓强也多次在周例会表扬孙孝文:“虽然他的功劳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勤奋与努力,他敢于爬上去,迈出这关键的一步,就意味着他走在了所有人前面!”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