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沈阳铁西:从“工业硬核”到“绿色人文” “冰的记忆”首展在红梅文创园启幕

中新网辽宁 2025年10月02日 09:37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2日电(记者赵桂华)近日,由艺术家解勇发起的“冰的记忆|全球气候艺术档案计划”,在沈阳铁西万科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正式启幕。首展选址红梅文创园,既让工业遗产空间焕发生态艺术活力,更将全球气候议题转化为可感、可触的公共对话,呈现艺术对生态危机的深刻凝视,凸显解勇以艺术介入社会、践行创作者责任的坚定姿态,更为铁西“三生融合”生态画卷写下生动的文化注脚。

  就地取材:铁西融冰绘就独特“气候档案”

  身兼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解勇,始终将公共艺术作为社会关怀的核心载体。本次展览中,他用取自铁西区河流的冰块、刺入北极熊躯体的钢针、观众参与生成的水痕画,共同构建了一套充满痛感却又饱含希望的视觉语言系统。随着展期推进,铁西河流的冰块将自然融化,水流冲刷写满气候愿景的水彩纸,最终形成独一无二的“铁西气候档案”。

  “唯有众行,方能致远”。作为第十二届中法环境月的重要项目,这份承载城市生态记忆的艺术成果,后续将巡展至上海、伦敦、法国里尔等全球12座城市,使铁西的河流印记成为全球生态对话中的重要符号,传递“气候行动刻不容缓”的行动理念。

  公众参与:互动活动点燃环保热情

  “艺术家的责任是‘让不可见的可见,让不可闻的可闻,为无声者发声,为孱弱者代言’。”解勇表示。为推动气候议题全民参与,展览期间同步策划亲子美育工作坊、气候主题艺术对谈等互动活动,延续其以公共艺术推动社会美育的理念,让发酵艺术中心成为多元主体共话气候行动的开放现场。

  “在一切消失之前,行动必须被唤醒”是这场艺术盛宴的生态宣言。当工业遗产空间与生态艺术碰撞出火花,也印证了铁西区从“工业硬核”到“绿色人文”的转型初心。这场展览以艺术为桥,呼吁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关注全球气候问题,同时也为老工业基地的绿色文化建设注入全新活力。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