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辽宁多校联动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大思政课” 打造中高本贯通思政育人新范式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9月25日 09:54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9月24日,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携手东北财经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共同举办“八秩胜利照前路 学子同心向复兴”主题大思政课。此次活动是辽宁省成立职业学校思政课建设协作组后,推动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体系的重要实践,通过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育人合力,打造了一堂沉浸式、贯通式、立体化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课。

  打破学段壁垒,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

  本次“大思政课”以时间为轴线,分为《烽烟起·国殇记》《红心铸·救危亡》《众志城·丰碑立》《忆胜利·淬担当》四大篇章,由中职、高职、本科不同学段师生联袂呈现,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大思政课”建设格局。此次活动生动诠释了“课程共建、师资共育、平台共用、成果共享”的协作机制,为全省职业院校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活动中,沈阳艺术幼儿师范学校学生深情演唱《松花江上》,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朗诵艾青诗作《我爱这土地》,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诵读赵一曼家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学生讲述《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历程,不同学段学子在同一舞台上同频共振,展现了思政教育全过程贯通的良好态势。

  馆校协同育人,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

  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深度参与,其红色印记宣讲团带来权威、专业的历史讲述,极大提升了课程的历史厚度与真实质感。博物馆宣讲员现场讲述馆藏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并结合《正义审判: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专题讲解,强化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教育意义。

  近年来辽宁省大力推进“大思政课”综合改革,遴选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融合。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正是校地合作、馆校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为全省思政课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红色基因与职业精神深度融合,激发青年使命担当

  活动巧妙地将红色基因传承与职业精神培育相结合,使思政教育更具职教特色。在第三篇章《众志城·丰碑立》中,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蔡邵围绕“忠魂永驻 精技报国”主题,探讨如何将爱国情怀融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精准把握了抗战英烈的忠诚品格与当代职教学子“工匠精神”的内在契合点,将“为国牺牲”的革命气节转化为“为国奉献”的职业追求的教育逻辑。

  整场活动贯穿“情景+故事+讲授”的模式,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引导并重,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学生们通过演唱、朗诵、书信演绎等方式亲身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与情感体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建构,真正实现了“入耳、入脑、入心”。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海威教授在点评中指出,这堂大思政课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空边界,实现了历史与现实、情感与思想、个体与国家的深度融合,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典范之作。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岳宏杰教授表示:“八十年前,中华民族在生死存亡之际挺起脊梁,用血肉之躯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八十年后,新时代的职业教育正处在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时期。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技术技能的传承,更是理想信念的塑造。”

  此次“大思政课”不仅是一次庄重的历史纪念,更是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多校联动、馆校协同的方式,真正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学段衔接和资源共享。特别是让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同台演绎抗战历史,既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也促进了各学段师生之间的交流互鉴。未来,辽宁各校将继续以辽宁红色文化为底色,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让英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激励广大青少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