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强+环境美+生活富 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主场活动在沈阳沈北新区生动上演

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23日电(记者赵桂华)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辽宁城乡群众庆祝丰收联欢暨金秋消费季启动活动,9月23日在沈阳市沈北新区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主办,沈阳市农业农村局与沈北新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以“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为主题,全面生动展示沈北新区“农业科技强”“农村环境美”“农民生活富”的乡村新景象,旨在通过营造共庆丰收的浓厚氛围,全面展现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新成就、乡村建设新面貌、农民增收新风采,共庆丰收,共享喜悦,共话振兴。
引人关注的是,当日活动突出体现了“四新”特色:办节模式新,首次采用“一主线三会场”联动方式,全方位展示从生产到生活、从物质到文化的丰收全貌;科技元素新,七星米业数字化基地展现了辽宁农业现代化、智能化发展水平;文化融合新,锡伯族等本地特色民族文化与非遗传习活动的深度融入,赋予丰收节深厚地域文化底蕴;惠农实效新,通过发布品牌榜单、签约金融政策、启动电商物流计划等,切实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仅充分展现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成果、悠久的文化传承和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事业,更提升了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业内人士表示,这是一场庆祝丰收的盛会,更是一次对辽宁省、沈阳市及沈北新区“三农”工作成果的集中检阅和立体宣传。丰收节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品牌效益和奋进精神,必将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助力辽沈大地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农业科技强”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熠熠生辉
在分会场七星米业数字化基地,一场融合科技与农耕文明的现代农技盛宴正热烈上演,数十台智能化农机设备整齐列阵,犹如一道壮观的“钢铁长城”,展现出现代农业的磅礴力量与科技底蕴,“农业科技强”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熠熠生辉。百余位青少年儿童沉浸于丰富的研学活动中——他们走进科技馆,认真聆听“一粒米的故事”,感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又兴致勃勃地参与“钓蟹”体验,在实践中感受“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生态与趣味,欢声笑语间,农业知识的种子悄然播撒心田。全国劳动模范、辽北七星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洪蕴来也借助本次丰收节的热度,通过线上平台推广销售“新米”,以网络为桥、以丰收为媒,将品质优异的沈北“清水大米”推介至全国,邀请广大消费者共享金秋丰收的喜悦与甘甜。


产业兴、环境优、文化浓乡村新画卷在这里展开
在分会场“星禾院里”民宿,处处洋溢着浓郁的民俗风情,为在场嘉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锡伯族骑手们身着传统服饰,在马背上展现精湛骑术,引得观众阵阵喝彩。非遗文化展区里,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人现场展示绝活,游客们踊跃参与互动体验。特色农产品展销区人头攒动,新鲜的果蔬、特色的农加工品琳琅满目,来往游客络绎不绝。尤其是兴鲜村停车场改造的丰收文化展区,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和实物陈列,生动述说着乡村振兴丰收的动人故事,完美诠释了“农村环境美”的深刻内涵,展现出一幅产业兴、环境优、文化浓的乡村新画卷。

“农民生活富”的喜悦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
稻梦空间主会场更是盛况空前,“农民生活富”的喜悦氛围感染着每一位参与者。在主会场入口的丰收市集上,来自全省14个地市的200余种名优农特产齐聚一堂,沈阳寒富苹果、大连樱桃、鞍山南果梨、桓仁大米等地理标志产品应有尽有,各地特色美食的香气弥漫在会场上空。巡游表演队伍身着绚丽民族服饰,载歌载舞,与游客热情互动,以他们热情奔放的舞姿,展现了民族舞蹈的魅力。嘉宾们乘坐观光小火车,缓缓驶向主会场中心活动区域,穿行于金色的稻浪之间,两侧是由百余名农民鼓手组成的丰收鼓阵,鼓手们身着节日盛装,以激昂的节奏敲响直径一米有余的大鼓,伴随着整齐划一的呐喊,形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金色的稻田、震天的鼓声、欢快的歌舞、前行的小火车,共同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蔚为壮观的丰收庆典长卷,让每一位嘉宾都沉浸在这喜悦与震撼交织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丰收节的热烈气氛和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隆重发布
主会场开幕式上,当辽宁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单隆重发布时,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各地农民代表挥舞产品、欢呼雀跃。这份榜单不仅彰显了辽宁农业的品牌实力,更点燃了全场农业人的自豪与喜悦。伴随一系列金融助农政策的发布,打通了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金融助农签约仪式顺利举行,这不仅为沈北新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贡献新力量。电商物流惠农计划的启动,更为农产品销售插上数字化翅膀,必将带动全区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同时也为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市场的拓展提供了新机遇。

沈北新区粮食总产预计突破5亿斤,创历史新高
沈北新区区委常委、政府副区长关镝告诉中国新闻社记者,近年来,沈北新区锚定农业强区目标,聚焦农业科技强、农村环境美、农民生活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先后获得秸秆综合利用、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一是强基础、保稳产。沈北新区推进农田水利一体化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面积24万亩,包括水田5万亩、旱田19万亩。今年沈北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62万亩,粮食总产预计突破5亿斤,创历史新高。二是延链条、强加工。沈北新区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坚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力,加快建设沈北食品城,聚集食品企业300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6家,2024年产值超300亿元,占市总值三成以上,形成了从种子到筷子的食品全产业链。三是融文旅、促增收。复制放大稻梦空间融合发展模式,开发乡村民宿、乡村美食、稻田观光等乡村旅游融合产品,星禾院里民宿、丁丁露营等乡村文旅项目初见成效。2024年在全市率先实现83个具备发展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20万元。
在开幕式后的庆典现场,农民朋友们以饱满的热情相继登台,一展风采。歌者们用嘹亮动听的嗓音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等经典曲目,舞者们以优美活泼的舞姿演绎着丰收的喜悦。一个个由农民自编自导的歌舞节目精彩纷呈,既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原创作品,也有充满时代活力的现代演绎。台下观众随着节奏鼓掌应和,现场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这些源于生活、发自肺腑的表演,不仅展现了当代农民多才多艺的文化素养,更生动诠释了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将丰收的喜悦化作跳动的音符,传递到现场的每个角落,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的享受,也深刻地反映了沈北新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展现了沈北乡村文化振兴的新风貌。(本文图片均由沈北新区委宣传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