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苏家屯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点亮政务服务现代化新路径
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23日电(记者赵桂华通讯员王嘉苇)近年来,沈阳市苏家屯区锚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核心目标,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塑”,持续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暖心办”升级。
“走流程”破堵点:从“纸上政策”到“落地服务”的作风转变
“以往居住证要等7个月,现在凭领取凭证就能办入学,孩子上学的事终于不用愁了!”这是外地来沈工作的靳先生在苏家屯区办理随迁子女入学时的真切感受。苏家屯区打破“坐在办公室看流程”的传统模式,推动领导干部以“办事群众”“企业经办人”身份,通过线上体验办、线下陪同办、审批亲自办、勘验跟随办四种方式,沉浸式感受政务服务全流程,累计体验事项123项,精准发现问题50个。
更关键的是,苏家屯区不满足于“解决个案”,更注重“建立长效”。针对靳先生反映的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区教育局不仅当场协调解决,更推动形成制度性安排——明确“其他要件齐全时,居住证办理中可凭领取凭证入学”,实现从“办好一件事”到“解决一类事”的深化。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38个问题整改,其余问题均在积极整改中,真正让“走流程”走出了实效、走通了堵点。
“集成化”优服务:从“多门跑”到“一门办”的流程再造
“以前办新生儿落户,要跑派出所、社保中心好几个地方,现在线上填一次表、传一次材料,户口和社保卡一起办好了!”孙女士的体验,是苏家屯区“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改革的生动缩影。
苏家屯区以“业务关联、部门联动、数据联通”为核心,对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事项进行“物理整合+化学重组”。一方面,聚焦个人全生命周期和企业全经营周期,梳理出新生儿出生、水电气暖网过户、军人退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高频“一件事”主题,将原本需要“多次跑、多表填、多材料交”的事项,整合为“一次告知、一次填单、一次联办、一次办好”。目前,省48个、市122个“一件事”主题已全部上线。
另一方面,苏家屯区在硬件和服务上同步发力。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无差别受理专区”,设立适老助残窗口、绿色通道、“苏心办”银发专项服务,配备轮椅、老花镜、手语工作站等便民设施;推行“材料齐全一次办、材料不全容缺办、行动不便帮代办、特殊群众上门办”机制,综合窗口工作人员不仅会电话告知预审退回原因,更会提供针对性指导,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从口号变为现实。
“系统化”强根基:从“单点改革”到“生态构建”的能级跃升
政务服务改革不是“头痛医头”的零散举措,而是“系统推进”的整体工程。苏家屯区立足“长效、高质、普惠”目标,从机制、平台、基层三个维度,构建“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支撑体系。
在机制创新上,区营商局推行“三专三会三件套”保姆式服务;深化“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推动材料共享复用,避免企业群众“重复提交、多头提交”;探索“司法助企定制服务”,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融入政务服务全流程,让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在试点建设上,苏家屯区作为全省唯一县级综合窗口改革试点,实现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智能化”;在全市率先推进党建引领“一站式”政务服务进村屯,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社保、医保、民政等事项,真正实现“就近办、身边办”。
在队伍建设上,区政务服务中心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提升工作人员“一窗受理、多岗通办”能力;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将服务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群众“有诉必应、有难必解”。
从“领导干部走流程”的作风革新,到“一件事一次办”的流程再造,再到“一站式服务”的生态构建,苏家屯区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切口,不仅破解了基层政务服务的堵点难点,更重塑了政府与群众、企业的互动关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