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名航空人一线观礼 战鹰翱翔见证报国雄心——航空工业沈飞集中组织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中新网辽宁新闻9月3日电 题:万余名航空人一线观礼 战鹰翱翔见证报国雄心——航空工业沈飞集中组织观看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活动
作者 王涵
天安门广场上空的战机轰鸣声,与一千多公里外沈阳的沈飞试飞站机库内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航空人的自豪感,在蓝天之上定格。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沈飞”)的试飞站、数控加工厂等生产场地,1万余名员工集中收看了阅兵直播盛况。国之重器接受检阅的荣光时刻,与制造一线航空人的澎湃激情同频共振。
特殊场地中的家国情怀
试飞站宽敞的机库里,待交付的战机在晨光中泛起冷冽的金属光泽。一百余名沈飞员工整齐就坐,目光聚焦于机库正前方的大屏幕。数控加工厂车间、各分厂会议室、文化宫等多个场地,同样坐满了身着蓝色工装的沈飞员工。

当庄严的国歌声响起,所有会场员工全体起立,高唱国歌。这一刻,所有人的思绪回到了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想起了那些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抗日英雄们。
“我们亲手打造的战鹰来了!”
“来了!来了!”当屏幕上出现空中梯队的画面时,各会场里顿时响起阵阵欢呼。看到自己参与研制的战机昂首掠过天安门广场,与其他机型进行模块化、体系化编组,在万众瞩目下展现大国雄姿,员工们内心满是激动与骄傲。
全国劳动模范、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铣工王刚感言:“在这盛大的阅兵仪式上,当我看到亲手打造的新式战鹰飞跃天安门上空的时候,内心无比激动和振奋,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为航空人的这种骄傲和自豪感。”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装配工孙志强描述:“当受阅飞机以磅礴之势呼啸而来,整齐的编队、精准的飞行让人目不暇接。看到预警机、加油机、歼击机等各型战机依次飞过,我深感自豪;尤其是目睹我们亲手打造的舰载机梯队,更让我心潮澎湃——它是捍卫祖国蓝天碧海的利刃。”
从天安门现场到生产一线:同样的自豪,同样的决心
此次阅兵,也有航空人的代表在现场观礼。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钳工方文墨就在天安门观礼现场,他仰望着战机梯队呼啸而过,眼中闪烁着泪光。
“作为一名航空工业战线的技术工人,今天能在天安门现场观礼,我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方文墨说,“当看到我们航空人亲手制造的战鹰呼啸着飞过天安门上空时,我热泪盈眶。这翱翔蓝天的战鹰,凝聚着我们一代代航空人的心血与智慧,是我们对‘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最好诠释。”
他表示将“继续发扬工匠精神,用更高的‘文墨精度’,更极致的技术追求,为国产战机打造更精密的零件,为建设航空强国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在现场观看的全国劳动模范、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车床工孙飞倍感振奋:“总书记的讲话揭示真理,振奋人心,阅兵场上大国重器,气势如虹,势不可挡,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捍卫世界和平的强大力量。”作为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首批成员,他带领团队扎根沈飞科研生产一线三年,“把‘创新’刻进产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技术突破都只为让战机多一份可靠、多一份底气。”
从“万国牌”到“中国心”:航空工业的跨越之路
当轰鸣声划破天际,钢铁之翼在蓝天铺展开壮丽画卷,阅兵式上的空中梯队以最震撼的姿态,成为亿万国人目光的焦点。从开国大典上17架“万国牌”飞机的蹒跚起步,到如今国产战机的“雷霆阵列”,空中梯队的每一道航迹,都是中国航空力量的“时代剪影”。
从最初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到如今的歼-15系列、歼-16系列等新型战机不断亮相,沈飞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跨越式发展。这些翱翔蓝天的战鹰,是“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擎旗接力:新征程上的庄严承诺
阅兵仪式结束后,会场内的员工们久久不愿离去。试飞站机库里,员工们抚摸着身旁的战机,望着屏幕上定格的画面,仿佛在默默许下航空报国的誓言。
航空工业沈飞党委书记、董事长纪瑞东在现场观礼后心潮澎湃:“一架架战鹰在阅兵场上振翮奋飞,不仅是对我们航空武器装备研制能力的最佳证明,也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航空工业报国强军所作贡献的最大肯定。”他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沈飞将“始终对党忠诚、牢记‘国之大者’,加速推进航空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升装备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奋力担当兴装强军首责。

今年刚入职的新员工汤宇珩激动地说:“80年前革命先烈以血肉之躯筑起长城,今日我们以科技与实力守护山河。作为沈飞的青年员工,我们将胸怀强国之志,锤炼强国之技,立足岗位奋力拼搏。”
从天安门观礼台到试飞站机库,对抗日先烈的深切缅怀和航空报国的激情在每一个航空人心中交织澎湃。今日中国战鹰翱翔蓝天,正是对所有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全体航空人最大的肯定与鞭策。他们将继续默默耕耘,为祖国的蓝天铸就更坚硬的盾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