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党建引领治理创新 筑牢边疆平安基石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8月29日 16:42

  ——永甸边境派出所激活辖区治理“新动能”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29日电 在祖国东北的边防线上,有一支队伍始终以忠诚与担当守护着万家灯火。近年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永甸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坚持高位谋划、守正创新,精心打造“警民同心,服务前行‘多元色’”党建品牌,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以“党建红”引领“警务蓝”,探索出一条“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边境辖区的和谐稳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党建+服务”:民心所向,即是行动所往

  支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一队一室”警务改革,创新推行“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将辖区科学划分为2个警格、30个党员责任网格,党员民警躬身入局,主动对接2-3个网格,与网格组长协同联动,公开“服务清单”与24小时联络方式,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小事即时办、难事协同办”蔚然成风。

  针对老年、残疾等特殊群体,派出所特设“绿色通道”,将身份证办理、居住证申领等政务服务延伸至“家门口”,提供温暖人心的“一站式”上门服务。同时,联合村委会设立“警民联络点”,党员民警每周驻点办公,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人、办成事。

  碑沟村九组居民李先生因行动不便,迟迟未能更换过期身份证。党员民警王喆走访知悉后,立即协调户籍民警,携带移动设备上门采集信息,并在新证制发后第一时间送证到家。“民警比亲人还周到!”李先生的由衷赞叹,激发了更多群众主动参与警民共建的热情。今年以来,党员示范岗已累计提供延时、预约、上门等特色服务11次,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切实解决群众困难6件,收获致谢锦旗4面,警民鱼水情愈发深厚。

  “党建+调解”:化纠止纷,守护和谐家园

  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支部创新构建了“支部委员牵头、党员民警主导、多元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模式。一支由党员民警、村干部、司法所工作人员、警务助理组成的“红色调解队”活跃在乡村一线,村委会设立的“矛盾纠纷调解室”成为定分止争的前沿阵地。

  该所建立并严格执行“日收集、周回访、月分析”机制,对土地边界、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高发纠纷实行“一案一策”精准调解。同时,创新建立“调解-回访-巩固”闭环工作法,党员民警定期回访当事人,有效防止了矛盾反弹,确保了调解效果的长期稳定。

  今年4月,社区民警在走访中获悉窑场村村民张某与李某因土地归属问题争执不下。民警立即介入,耐心倾听双方诉求,并积极联合村委会、土地测绘部门进行实地勘测。在具有地方特色的“小井泉议事点”,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和情、理、法相结合的耐心调解,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争议土地得到明确划分。事后,村民李某专程送来“公正执法暖人心调解纠纷护平安”的锦旗以示感谢。年初至今,该所通过党建引领调解机制已成功排查纠纷45起,化解43起,化解率高达95%,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党建+主防”:普法润心,筑牢法治根基

  支部深知“防优于治”,以“法治进农户”活动为载体,针对辖区老年人易受骗的特点,组建“党员普法先锋队”,开展精准“定制化”普法。在村头巷尾,“板凳课堂”、“法治故事会”生动开讲,党员民警用乡音俚语“唠家常”,以身边案例讲解反诈、防盗知识;在企业厂矿,现场授课聚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法规常识;线上阵地,村组微信群定期推送“反诈贴士”,并提供“法律知识解答”,让法治意识如春风化雨,融入日常。

  今年7月,民警王喆在碑沟村工作时,有村民紧急反映邻居孙大哥疑似遭遇中奖诈骗。王喆立即赶往孙家,经过近一小时的耐心剖析和劝解,终使孙大哥幡然醒悟,避免了经济损失。“差点被骗了,要不这日子可怎过啊!”孙大哥的感慨背后,是普法工作润物无声的成效。2025年以来,该所依托党建平台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30场,覆盖群众1500余人,线上推送普法内容50余条。辖区行政案件发案仅1起并已成功调解,实现刑事案件“零发案”,群众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显著提升。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永甸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将持续以党建为“魂”凝神聚力,以业务为“骨”强基固本,不断在优化服务机制、提升调解效能、创新普法形式上深耕细作,探索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新方法。他们用忠诚与奉献,在祖国漫长的边境线上,默默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平安堡垒,让鲜艳的党旗在戍边卫国的第一线高高飘扬,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