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致敬: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的医者担当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19日电(杨茜茜)8月19日,在中国第八个医师节到来之际,我们将目光投向一群默默守护儿童消化道健康的医者——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团队。作为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这支团队以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持续创新,为无数患儿筑起健康长城。

金字招牌,内镜微创守护儿童健康
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的实力,早已在行业内树立起标杆。2010年前后,在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评选中,该科室凭借深厚积淀跻身全国六强,成为东北乃至全国儿科消化领域的权威力量。
“我们是全国最早拥有独立消化病房的儿科专科之一。”科室主任许玲芬介绍道。早在80年代,团队就率先开展小儿内窥镜检查,创下为出生仅19小时的早产儿实施胃镜检查的纪录。如今,内镜技术已成为科室的“金字招牌”。

针对先天性贲门失弛缓症,科室创新采用内镜下微创手术:通过内镜在黏膜下“打隧道”,精准切开患儿肥厚的食道肌肉,整个过程无需开胸开腹,术后两天患儿即可出院。这种“无创化”治疗,正是科室内镜技术发展的缩影。此外,团队开展的ERAT手术,通过肠镜取出阑尾粪石治疗急性阑尾炎,避免了开刀之苦,每年帮助众多面临中高考的学子顺利应考。
“我们追求的是微创甚至无创,让孩子少受罪、恢复快。”许玲芬的话中透着对患儿的深切关怀。目前,科室已熟练开展异物取出、息肉治疗、食道扩张、营养管植入等数十种内镜技术,复杂手术成功率达国内领先水平。

医德典范,公益行动温暖人心
除了日常诊疗,团队将公益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每年世界过敏日,科室都会在医院大厅举办大型义诊,单日服务患儿超200人次;每月两三次的线上义诊,让偏远地区的家长足不出户就能获得专业指导;党员活动日里,医生们深入鞍山、营口、朝阳等基层医院,既为患儿诊疗,也为当地医生开展培训。

2022年,科室牵头组织了阿拉杰里综合症多学科义诊,为来自东三省的十几个罕见病家庭提供免费诊疗。团队不仅邀请眼科、心脏科专家联合会诊,为每个孩子提供价值上千元的眼部检查,还为家长报销交通和住宿费。“这些孩子太特殊了,很多医生不认识这种病,我们多做一点,他们就少走点弯路。”许玲芬的话语朴实而有力。
作为辽宁省红十字基金会儿童消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团队已开展六七期基层巡讲,足迹遍布苏家屯、大东、喀左等偏远地区,为基层医生带去规范化诊疗知识。截至目前,团队公益服务已覆盖数千名患儿及数百名基层医护人员。
科研教学并进,传承与创新并行
“感恩、传承、团结、创新”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的宗旨,更是科室四代人接力传承的精神内核。老专家退休不褪色,青年医师勇担当,形成了独特的人才梯队。

目前科室有18名医生,主治医生团队均已形成专业特长。“科有特色,人有专长”是科室的发展理念,内镜、炎症性肠病、肝病、功能性胃肠病、营养、罕见病等亚专业齐头并进,每个医生都有自己的钻研方向。
科研领域,团队同样成果丰硕。许玲芬在美国辛辛那提研究期间,参与发现先天性肝病致病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胃肠病领域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近年来,团队牵头或参与制定了阿拉杰里综合症、家族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多个全国专家共识,在遗传代谢性肝病、炎症性肠病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前沿。
作为国内较早的儿科消化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每年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医院。“我们的学生走到哪里都受欢迎,这是对我们教学最好的肯定。”许玲芬自豪地说。
新程启航,暖心服务呵护儿童成长
如今,盛京医院儿科即将整体搬迁至沈北新院区的儿科大楼。这座现代化医疗综合体将为科室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也让团队对未来充满期待。“硬件升级了,我们的服务也要更上一层楼。”许玲芬表示,科室将继续以内镜技术为核心,拓展科研边界,深化公益服务,让更多患儿受益。

在抖音平台,滕旭医生的科普账号已运营近5年,通过短视频向家长普及儿童消化知识。“有时家长太忙没法来医院,线上科普成了刚需。”从过敏防治到喂养指导,每条视频都凝聚着团队的专业与用心,也收获了无数家长的信任。
据了解,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的发展与行动,正积极响应“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的号召,旨在强化儿科医疗服务能力,呵护儿童身心健康。
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作为行业内的标杆,在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的同时,通过基层巡讲、对口培训、远程指导等方式,助力基层医院儿科服务的完善,以实际行动践行国家关于扩大儿科供给的要求,为推动区域内儿科医疗服务的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从全国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诞生,到如今成为东北儿童消化疾病诊疗高地;从个体医者的坚守,到团队力量的传承——盛京医院儿童消化科这些年的发展,也能看出中国儿科医疗事业的进步。
医师节之际,我们向这群守护儿童健康的医者致敬。他们以对生命的敬畏为初心,以对专业的精进为底气,以对社会的担当为己任,这份代代相传的医者信念,不仅守护着万千孩童的消化道健康,更托举着未来一代的生命质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