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长岗坡”系列影视作品发布 深挖“人工天河”新故事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8月18日 16:48

  8月16日,“助力云浮市罗定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系列微电影微短剧《情系长岗坡》首映礼暨纪录片《水问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观摩座谈会举行。当日下午,《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访谈会同步举办。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中国文艺家影视中心、中国职工文体协会、中国电影剪辑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网、广东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云浮罗定市等数十位代表齐聚一堂。来自宣传、文艺、影视制作、学术、媒体等领域的专业人士,以及众多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共同聚焦以长岗坡渡槽为代表的罗定文化资源,探讨其创新发展的前景。

  一场首映,看见更丰富的长岗坡

  被誉为“南粤红旗渠”的伟大工程,始建于1976年。五千二百米凌空飞渡,全凭建设者肩扛手凿、血汗铸就,铭刻着南粤儿女战天斗地的坚韧脊梁与使命担当。如今,它已荣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载着跨越时空的建设记忆。

  今年3月,以长岗坡为主题的系列文艺创作在罗定启动。数十家权威机构代表与专家、学者、艺术家参与,致力于以光影艺术深情再现“人工天河”的故事。

  历经半载精心打磨,创作硕果诚意呈现。16日活动中,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情系长岗坡》的首映,并围绕纪录片《水问·中国长岗坡》、音乐微电影《罗定一家人》的内涵与艺术价值,与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度座谈。

  四十多年前,万众一心的热血沸腾,托举起这条“人工天河”;四十多年后,光影艺术的深情凝望,为这段红色基因注入了磅礴的当代活力。围绕如何进一步擦亮“中国长岗坡”这一闪亮的文化名片,与会嘉宾思想激荡,智慧交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罗定持续挖掘长岗坡渡槽的文化价值,已推出连环画《中国长岗坡》,以及《长岗坡纪事》《永远的长岗坡》《人工天河长岗坡》等专题片和主题微电影《根》,并创作大型现代粤剧《长岗坡》。此番系列影视作品集中亮相,展现了“长岗坡”文化资源更为丰富多元的面貌。

  一场访谈,追溯真实动人的细节

  1976年,数万罗定人齐心协力,历时奋战,筑起“人工天河”,把上游的泷江河、太平河水引入金银河水库,一举润泽二十余万亩良田,保障五十五万民众生产生活之需,彻底终结了罗定“十年九旱”的状况。

  四十余载光阴流转,无数追寻者慕名而来,探寻这段建设历史,感受其蕴含的价值。今日之长岗坡,已荣列水利部第五届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案例、第四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录,并获评广东摄影目的地、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重点建设示范点、乡村文旅目的地等称号。

  当日下午,“一心为民筑‘天河’——《中国长岗坡之歌》发行访谈会”举行。《中国长岗坡之歌》的主编、副主编详述了书籍的创作过程。

  2024年6月,罗定市启动“走进中国长岗坡”征文活动,面向全国征集佳作,最终四十篇凝聚深情的获奖精品汇编成书。“这些优秀作品,是对长岗坡又一次深度诠释和弘扬,也是为这座精神丰碑谱写的一曲时代颂歌。”罗定市有关代表谈到。

  征文获奖代表、专家学者及文艺家们分享了品读感悟,共同追溯长岗坡建设历程的厚重历史价值,深刻阐发其跨越时空的现实启示意义。

  从三月岭南的创作播种,到八月京华的硕果绽放,“人工天河”跨越地域与时空,赢得了广泛共鸣,“中国长岗坡”的文化价值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