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市细河区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为主线——建强产业联合党委 推动设施农业升级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18日电 今年以来,阜新市细河区锚定“党建链赋能产业链”主线,建强产业联合党委,精准靶向施策,不断探索实践,推动设施农业由“单棚单户”向“园区集群”跨越,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组织重构,筑牢产业发展“桥头堡”
细河区打破村域壁垒,整合临近行政村党组织,成立四合镇设施农业产业联合党委,以“组织联建、资源联享、产业联兴”为抓手,推动设施农业规模化发展,成功争取贷款350万元,实现“1+1>2”的聚合效应。
在此基础上,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召开碰头会,推进“技术共享”和“需求对接”,累计共享种植管理经验6项、市场销售渠道6条,整合农技专家、乡土人才组建技术服务队,开展田间指导28次。
此外,细河区组织党员与农户“一对一”结对,上门宣讲政策、算清收益账,推动150亩土地顺利流转,建成标准化冷棚16座、暖棚6座,为设施农业项目落地筑牢基础。
要素协同,激活规模发展“新动能”
细河区围绕“科学种植、差异竞争”,联合党委牵头编制《设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经实地调研与专家论证,确定以羊肚菌、柿子、蓝莓为主导种植品种,规划种植面积达64.57亩,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标准、统一管理”。邀请营口果树专家团队入驻,建立“专家服务站”,组织专家定期进村指导,从种苗选育到病虫害防治,累计为种植户提供“点对点”技术支持23次。
此外,深化与省农科院合作,开展“互联网+农业”行动,推动先进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帮助种植户高效掌握实用技术,亩均节本增效15%以上。立足强化基础设施,规划建设3.5公里产业路连接标准化大棚,便利产品出村,促进协同发展,进一步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效应。
塑造品牌,凝聚市场竞争“硬实力”
细河区组建专业销售团队,对接两家大型商超与4个生鲜平台拓宽销路,畅通直供通道,累计销售特色产品2000余公斤。
着眼推动设施农业从“卖产品”向“卖体验”升级,细河区打造“春季摘草莓、夏季采蓝莓、秋季收柿子、冬季挖羊肚菌”的四季采摘游品牌,今年以来接待游客5万人次。此外,积极扩大品牌影响力,联合多部门开展“公益网红助农”活动,邀请4名网红走进大棚直播带货,单场直播最多观看量达2万人次,直接带动销售额1万元,实现“流量”变“销量”、“好收成”变“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