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开原靠山镇:万亩苗木绘蓝图 美林创新绽芳华
中新网辽宁新闻8月11日电 在辽宁铁岭开原市靠山镇,万亩苗木如一片绿色海洋,铺展在辽北大地上。这个被林业部命名为“全国首批苗木花卉乡镇”、综合排名“全国第六东北第一”的小镇,因苗木而兴,因创新而盛。而在这片沃土上,辽宁省鸿多多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下属美林苗木造型基地犹如一颗璀璨明珠,以独特的造型艺术和创新理念,照亮了全镇苗木产业的升级之路。

农民创客的“苗木革命”:从跟风种植到特色突围
美林苗木造型基地的掌舵人陈薪竹,是土生土长的靠山镇农民。创业之初,他目睹了当地苗木产业的瓶颈:传统绿化苗木品种单一、色彩单调,同质化竞争激烈,苗农收益起伏不定。“城市建设在升级,绿化不能只停留在‘绿起来’,更要‘美起来’。”陈薪竹敏锐意识到,差异化才是破局之道。
经过数月市场调研,他将目光锁定在彩叶树种造型上。“普通苗木卖的是‘量’,造型苗木卖的是‘艺’。”陈薪竹带领团队一头扎进试验田,从嫁接手法到修剪时机,反复摸索。功夫不负有心人,兼具观赏价值与艺术感的“平安瓶花瓶造型”“福禄瓶葫芦造型”应运而生,不仅填补了东北特色造型苗木的空白,更带动全镇掀起“苗木精品化”热潮。
700亩基地藏“乾坤”:专利成果领跑行业
走进美林苗木造型基地700余亩的园区,仿佛置身一座植物艺术博物馆:绚烂的彩色苗木随季节变幻出油画般的色彩,怒放的芍药点缀其间,紫叶福禄如紫色云霞铺展,金叶垂榆的枝条似金色瀑布垂落,而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荣获国家专利的“紫叶稠李葫芦造型”——遒劲的枝干盘旋成葫芦形态,既保留了树木的生机,又融入了传统美学意象,成为各地园林采购的“香饽饽”。
“每一棵造型苗木,都是3到5年精心培育的成果。”陈薪竹介绍,基地已形成从品种研发、育苗、造型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培育出造型紫叶稠李、造型红枫等20余个特色品种,年接待各地经销商和游客超万人次,有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全域共富”:全链条带动乡亲增收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在陈薪竹看来,苗木产业的生命力在于“抱团发展”。他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技术经验,培养出5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涵盖嫁接、扦插、起苗等关键环节。如今,靠山镇已形成“嫁接有人教、起苗有人帮、装车有队伍、物流有渠道”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家家户户都能参与到苗木产业中。
为跟上数字时代步伐,陈薪竹还带领年轻人玩转短视频,镜头下,造型苗木的培育过程、四季景观变化被生动呈现,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百万,让“靠山苗木”的品牌走出东北,走向全国。“现在镇上的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守着苗木基地就能赚钱,年收入比外出务工还高。”村民王大姐笑着说,自家3亩地加入基地合作,去年纯利润超过10万元。

彩化潮流中的“靠山答卷”: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图
从“绿化”到“彩化”,从“卖苗木”到“卖风景”,靠山镇的苗木产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在美林基地的带动下,全镇苗木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不足万亩扩展到如今的1.5万亩,其中彩叶造型苗木占比达40%,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内蒙古等20余个省市,年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将全镇的苗木销售到各大地产,市政路面,公路绿化等行业,用专业的绿化服务,独具匠心的设计,精益求精的施工,为城市添绿,为生态加分,为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宜居城市贡献了重要力量!全镇的苗木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苗木观光+研学体验’的新模式,让游客不仅能买苗木,还能学技术、赏美景。”陈薪竹望着基地里茁壮成长的苗木,眼中充满期待。在靠山镇,这片承载着创新与希望的苗木海洋,正以更加蓬勃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