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用户痛点转化为创新力 率百人突围传统制造业
——专访沈阳飞驰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德元
2007年,伴随浑南老厂搬迁,王德元和同学毕业即创立的沈阳昊诚电气面临人员分流难题。已在该公司深耕十年的王德元,决定带着100多名遗留员工踏上再次创业的征程。“当时纯粹是为了解决团队生存问题”,回忆起飞驰电气的创立初衷,这位理工科出身的创业者语气平和,“这群人不都是精英,既然决定留下,得先让大家有口饭吃”。
为和昊诚电气保持业务差异化,避免在同一赛道恶性竞争,王德元带领团队开启了创新、研发之路。他们在研制成功了几款自己拥有发明专利的电气产品后,将目光投向中压真空断路器领域。瞄准房地产地下变电所占地较大的痛点,团队攻克微型化技术难关,将设备体积压缩近50%,单台成本直降50%。“研发一个产品,进行中试、进行推广的整个过程,得靠我们一方面做一些普通的产品来维持大家的生计,再把挣到的钱和原始资本几乎全部投入到产品上。最后,当这个产品获得成功以后,就为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新设备帮助客户节省数百万元基建成本,也使得飞驰的团队士气大振,信心更足了。
凭借技术突破打开局面后,飞驰并未止步于硬件制造。通过深度整合设计、施工、运维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电力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在沈阳地铁供电系统竞标中,飞驰凭借“技术+服务”的高标准解决问题能力,击败多家国内外的百亿级行业巨头。这种以客户痛点为导向的创新,让公司在全国中低压变配电领域占据重要席位,连续多年跻身国家电网供应商前列。因此,相较于追逐风口,王德元更看重需求洞察:“真正的创新是发现并解决客户的隐性痛点”。这种务实创新理念,使公司在辽宁电力装备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获得利润的原因,一定是因为帮客户解决了问题。如果我们提供的产品、服务,不但没有给客户解决问题,甚至给客户带来了麻烦,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我们获得的利润就会遭受谴责,会遭受法律的谴责,社会的谴责,也会遭受我们良知的谴责”。
时至今日,沈阳飞驰电气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并获评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企业专利认证40余项,与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高校共建研发团队。企业年度研发经费保持在企业年产值4%。
创新力在飞驰电气成功转化为了生产力,王德元总结为是飞驰首先敏锐捕捉到了未来市场的需求,并将它落地形成可获利的模式;同时,企业还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应用,不仅体现在研发领域,生产步骤的工业互联网化,也使飞驰电气的企业形态不断重塑。
当下,飞驰电气依托“一带一路”机遇,与中资企业联合开拓海外市场,产品远销蒙古、中亚等地。2020年起,公司组建自有海外团队,单笔超5000万元的蒙古国矿区供电项目标志着独立出海能力成型。如今,海外业务一路高歌,在非洲草原、墨西哥高原都能见到飞驰设备的身影。
从“解决吃饭生计问题”到年创产值近10亿,王德元带领团队用创新走出了一条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之路。在近期落成的智能工厂里,暮色黄昏下“做用户信赖并优先托付的企业”的字样醒目突出。这位企业家指着即将装配启运的电力设备说:“这些当年我们用全部身家研发的微型断路器,一批批组装,一批批送走——只要客户还有痛点,创新就不会停。”(完)
文 王冰;摄像 韩浩天 刘禹辰;剪辑 刘禹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