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多维模式开启科技科普与公益事业融合新实践

沈阳日报 2025年08月01日 16:21

  “国防教育+科技实践+公益精神+家庭成长”

  7月29日,“科技筑梦未来 博爱赋能成长”科普公益行活动在东北首家无人机研学基地(辽宁众飞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启动。本次活动由沈阳市红十字会主办,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红十字会承办,和平区红十字会、和平区关工委、和平区教育局关工委、沈北新区红十字会协办,汇聚各界嘉宾、劳动模范及青少年代表,以“国防教育+科技实践+公益精神+家庭成长”多维融合模式,开启科技科普与公益事业融合的新实践。

  初心引领

  公益传递温暖 军功章讲述传承

  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成长、公益传递温暖”为主旨,依托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益人益家”项目,组织青少年走进无人机研学基地。通过先进事迹讲述、无人机科普、红十字应急救护实操等环节,让青少年感受科技力量,在实践中强化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岗位的情怀和公益精神。

  在报告厅展示区,“中国军功章收藏第一人”、沈阳市道德模范陆君祥,结合航空科技从早期飞机到如今无人机的发展历程,将军功章承载的烽火记忆与无人机展现的现代科技相呼应,讲述航空类军功章背后的英雄事迹,生动呈现“航空报国”精神的传承与升华,让活动参与者感受到科技与家国情怀交织的厚重底蕴。

  典型示范

  强化“数字公益+青少年成长”效果

  全国劳模杨建华结合自身在焊接领域数十年深耕经历,分享“工匠精神”与科技强国的关联。辽宁省“最美退役军人”姚振锋结合军旅生涯与摄影经历,讲述国防科技发展与军人使命担当的紧密联系,让青少年深刻体会到国防科技进步背后是无数军人对使命的坚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广林、辽宁省道德模范刘同霞等典型代表的参与则越发彰显了活动对青少年的引领作用。

  沈阳宋世辉公益发展中心红十字青少年志愿者代表、和平区振兴二校白雨灵同学宣读“科技报国·公益同行”倡议书,呼吁更多同龄人加入科技实践与公益服务行列。现场嘉宾为12名红十字青少年代表颁发“振兴新突破 博爱辽宁行”数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暨爱心义演义卖活动证书。

  实践赋能

  科技探索拓宽青少年视野

  在无人机展厅,青少年们近距离观察了民用无人机在救援、测绘、农业生产等领域的实际应用案例。大家还与四足机器狗(仿生陪伴机器人)近距离交流互动,机器狗灵活的动作、智能的响应,进一步点燃了大家对科技的好奇与热情。

  应急救护实操环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结合无人机在地震、洪涝等灾害救援中的真实案例,讲解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基础技能及操作要点。沈阳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贺燕、中国红十字会终身志愿者杨东文还亲自参与包扎、心肺复苏及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实操,提升教学直观性和效果。

  “模拟灾区救援”现场,应急救护师现场呼叫无人机,“救援物资”AED第一时间被送达“灾区”,青少年们分组实操演练并相互点评,在紧张有序的互动中强化“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无人机表演

  全方位展现科技魅力

  室外场地成了无人机科技的“秀场”,各类表演让青少年们目不暇接。灵动的“飞凤凰”编队不断变换出多样造型,穿越机如闪电般在障碍物间穿梭。农业无人机则现场演示喷洒农药作业,展现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更有无人机模拟灾害场景中快速运送食品、药品等救援物资,让大家直观感受其在应急救援中的重要作用。

  载重100公斤的大型无人机登场,引发了人们的阵阵惊叹,而穿越机喷射烟雾、在空中勾勒出绚丽轨迹,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一系列表演全方位展现了无人机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大家对科技探索的浓厚兴趣。

  此次活动创新融合科技与公益,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科技实践的平台,更以榜样力量播种下公益的种子,为“数字公益+青少年成长”的融合发展探索了新路径。本报特约记者 吕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