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入选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1日电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新一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甘井子区代表大连市谋划申报的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入选。
本次入选的大连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总占地面积8.7平方公里,定位为构建东北亚国际贸易网络的重要物流枢纽,由大连湾、华北路两个功能片区组成,拥有水产、钢材、再生资源等多个专业交易市场和城市物流配送中心,提供海铁联运、冷链物流、国际物流、城市配送等多种服务。承担东北地区95%以上的水产品接卸中转、90%以上的跨海物流车辆运输。枢纽建设总投资约81.7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达到56.2亿元,投资完成度达到68.78%。目前,由大连甘井恒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联合辽渔集团、大连港集团、大连铁越集团等物流企业组建枢纽运营联盟,共同推进枢纽开发、建设和运营。
甘井子区发改局局长王健表示,入选建设名单,一是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规划定位和枢纽布局,在此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吸引物流企业集聚,配置有效政策;二是未来区域内的商贸物流项目将优先获得国家层面政策重点支持;三是相关产业联盟的建立和运营主体功能的持续发挥也将进一步提升甘井子区产业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为甘井子区打造枢纽经济强区起到积极的引领带动作用。
大连五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位于枢纽的华北路片区,作为大连市内北部地区商贸服务型物流配送企业之一,该公司主要在大连地区实行全渠道直营配送模式,服务沃尔玛、比优特、罗森、会友、恒民、新隆嘉等1万多家大中小网点。
在该公司的一个冷链物流中心,30名员工正在分拣线上忙碌着,分拣线上的500多个箱子对应某连锁超市的500多家门店,箱内就是当天要送到各门店的货物。每列分拣线都配有显示屏,通过扫描货物上的条形码,点击显示屏上红、黄、绿三个按钮中的一个,分拣线上箱子上方的同色指示灯就会亮起,提示哪些门店需要该货物,需求量是都少,工作人员只需按照指示灯的提示,将货物投放到相应的箱子内即可。
“忙碌的时候,每列分拣线最多有3个员工在分拣不同品种的货物,相当于三辆赛车在同一条赛道上跑。”大连五佳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何英说道,当天,供应商早上送来3000多个品种的15万件货物,30名员工8个小时就能完成收货、分拣,当天便能送到500多家门店,最远的位于300公里外的丹东市。何英表示,如此高的效率,得益于智慧供应链平台不断地迭代升级,该公司从2017年开始搭建智慧供应链平台,今年软件已经更新到第三代了。通过智能分拣、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应用和数字化管理的驱动,重构物流效率,实现全流程数字化、标准化、可视化、可追溯化,业务90%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物流差错率趋近于零,物流配送效率提升了20倍。
17时许,在大连湾片区的辽渔码头,辽渔集团控股上市公司——渤海轮渡公司旗下“绿安达”轮缓缓靠岸,不久后,一辆辆新能源车从车辆舱有序驶出。作为东北海陆大通道的关键一环,渤海湾客滚运输航线一直是沟通东北与华北、华东、东南沿海地区人员和物资交流的重要通道。今年5月31日、6月29日,可以运载新能源车辆的“绿安通”轮、“绿安达”轮相继投入烟台—大连航线的运营,实现白天晚上各两个航次对开,每条船均可装标准新能源轿车132辆,15米普通货车100辆,为渤海湾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新能源汽车跨海运输服务。目前,渤海轮渡公司拥有包含“绿安通”轮、“绿安达”轮在内的15艘大型客货滚装船,共有连烟、旅龙、旅蓬和连威4条航线,年运送旅客400多万人次,运输车辆近120万辆次,在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保障民生、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港口物流板块核心企业,辽渔集团全资子公司——辽渔港口有限公司拥有5座5千吨至1万吨级货运泊位,据辽渔港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清杰介绍,港口年冻鱼作业量80万吨,占东北口岸近80%、国内60%市场份额,是中国外贸冻鱼第一大港;与上海宝钢、东北特钢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年钢材作业量超过200万吨,年杂货吞吐量达400万吨。客滚运输板块,依托港口航运中心升级改造,现拥有5座3万到5万吨级客滚泊位,将形成“3条航线+10艘客滚船”的运营体系,每日进出港20个航班。
“下一步,甘井子区将依托商贸物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推动绿色数字化仓储物流中心等商贸物流项目落地生根,进一步完善全区枢纽集疏运体系,用好路网专项债、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推动疏港公路三期项目建设。”王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