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大连国际仲裁院发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举措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2月19日 15:02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19日电 记者19日从大连国际仲裁院获悉,为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结合民营企业实际需求,创新仲裁工作机制,制定出台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举措。

  这二十条举措打造公平公正的仲裁环境、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等6个方面。

  打造公平公正的仲裁环境。全面贯彻平等保护原则。充分尊重意思自治原则。遵循合同自由原则,坚持准确适用法律,尊重商业安排、国际交易习惯和惯例,以公正、高效、优质的仲裁法律服务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搭建多元化纠纷解决平台,拓宽民营企业解纷渠道。 打造“一站式”便捷服务窗口。在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设立民营企业商事仲裁调解中心,充分发挥仲裁服务优质高效便捷的机制优势,全面深化仲调对接,加强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调解工作,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的强大合力,丰富民营企业纠纷解决的路径选择,帮助、指引、促进民营企业公正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纠纷。

  推广仲裁条款的示范文本。在民营企业中大力宣传推介仲裁法律制度,积极促进仲裁成为民营企业解决商事纠纷的首选方式,引导企业在商业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或者在纠纷发生后达成补充仲裁协议。推广仲裁协议(条款)示范文本,为企业签订仲裁协议(条款)提供便利。

  发挥仲裁专业优势,强化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优选专家仲裁员审理涉民企纠纷。结合民营经济领域纠纷点多面广的特点,在民营企业商事纠纷频发的领域,优选了解民营经济特点、精通民营经济商事纠纷化解路径的专家仲裁员审理案件。同时拓宽仲裁员聘任渠道,根据不同行业性质、矛盾纠纷解决需求,吸纳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担任仲裁员、调解员,防止机械办案。

  加大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组建顶尖水平的知识产权专业仲裁员队伍,做好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工作,优化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方式和效率,为民营企业打造经济、专业、便捷的维权渠道。

  试行涉民企纠纷裁前风险提示制度。对于法律关系复杂、争议焦点突出、社会影响重大的涉民企案件,在裁决作出之前,由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审慎研判案件走向,依规对裁决的初步意见和裁决理由向当事人进行告知,并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以争取裁决结果既符合公平公正原则,又贴合民营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惯例。

  优化创新服务民营企业方式方法,提供全方位优质仲裁体验。降低民营企业仲裁成本。对于双方均为民营企业,案件通过补充仲裁协议由诉讼转化为仲裁案件的,降低收费标准,按照《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金融案件仲裁收费标准之一》执行。开通“涉民营企业纠纷解决绿色通道”。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仲裁服务,强化涉民企案件审理全流程跟踪,对于涉民企案件专业、高效办理,确保涉民企纠纷审理“能快尽快”,并在仲裁费退返等程序性事项上加速办理。

  积极搭建公益法律交流平台,提升服务民营企业精细化水平。开展民营企业法律业务培训。组建大连仲裁委员会/大连国际仲裁院讲师团,针对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涉及的权益保护、风险防控、内部管理等常见法律问题开展法律培训,梳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一次免费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建立全方位风险管理体系,提升民营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及法务团队的风险预判、风险防范和风险化解能力。

  强化法治宣传,共同营造保护民企合法权益的社会氛围。 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举办“民营企业法治宣传月”,邀请各行业权威专家对民营企业发展机遇、国家支持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度解读。紧扣国家宪法日、知识产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相关法律政策宣传普及和舆论引导,助力营造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