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文体旅融合发展是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新突破
“我国文化产业做得好的城市基本上都把文化产业称之为文化创意产业,比如深圳、杭州、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我们看到沈阳文旅火爆全国,这背后是沈阳近年来大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推动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结果。”中国艺术管理学会副会长、沈阳文化产业服务协会会长、鲁迅美术学院辽宁省公共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张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日,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交流研讨会在沈阳市博物馆一楼会议厅举行,作为本次研讨会的策划者,张伟多年来一直用行动为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献计献策。
文化新业态或将是未来投资的风口
“我们沈阳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已经有基础,要重点发展互联网文化行业和设计类产业,比如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工业设计等。近年来,沈阳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全力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传承弘扬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工业文化、民族文化,着力推进历史沈阳、文化沈阳、山水沈阳建设,不断提升了沈阳文化的辐射力、影响力。”张伟说。
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除了关注传统文化产业外,张伟还一直关注文化新业态发展。他说:“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它们分别是:应用软件开发、互联网搜索服务、互联网其他信息服务、互联网广告服务、新兴文化艺术业、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广播电视集成播控、互联网游戏服务、数字内容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知识产权服务、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数字出版、动漫和游戏数字内容服务、电信服务、智能消费设备制造。这16个行业目前已经在沈阳发展起来,我认为未来会有很大空间。如果想投资或者投身文化领域,这16个行业就是风口。”
沈阳要做好文体旅融合的大文章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沈阳目前已经充分激发全市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加快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努力将沈阳建设成为东北一流、全国知名的创意设计之都、优秀文化传播高地和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
张伟说:“沈阳要做好文体旅融合的大文章,文体旅融合就是创新发展。第一,文体旅与科技融合。近年来,沈阳文体旅行业向深度数字化加速迈进,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文体旅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赋予新动能,不断推进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二,线上与线下融合。以数字带动实体、以虚拟带动现实、以线上带动线下、虚实融合发展,是数字文体旅的突出特点。文体旅产业将打破传统旅游时空限制,制作数字文体旅场景,打造数字虚拟空间。旅游企业和景区要积极拥抱互联网,不断推动文旅供应链重构,推动文旅产品更新迭代;第三,传统业态与新业态融合。发展超高清、增强现实、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和旅游消费内容,运用数字技术发展沈阳的云旅游、云演艺、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
沈阳文化产业需要“他山之石”
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交流研讨会上,张伟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连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院长范小春、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周建新四位专家,围绕城市更新中文化内涵建设、培育新质生产力、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展开,分享了杭州、深圳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实践经验,交流了辽宁沈阳城市历史背景资源及文体旅融合发展思路,并就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建言献策。
张伟说:“这四位专家对沈阳都有非常深的感情,他们都是百忙之中利用个人休息时间来到沈阳。连辑与祁述裕从大方向上,为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献计献策。连辑是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出品人,他不仅建议沈阳推出自己的高质量纪录片,还希望沈阳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祁述裕是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研究者中的翘楚,他围绕培育新质生产力来阐释打造区域文化创意中心城市问题,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令我们耳目一新,特别强调打造文化创意中心要高度关注数字技术问题,这是高屋建瓴,抓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他们的建议非常具有可行性。范小春和周建新介绍了杭州与深圳在打造文化创意中心城市的经验。他们的讲座让与会的文化产业工作者大开眼界。我们也能感受到很多外地的专家和学者,他们都有‘沈阳情结’,都非常关心沈阳的产业转型,希望沈阳打造区域性文化创意中心的目标早日实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