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高铁通化外迁工程进入攻坚阶段
2019年12月20日,国家发改委批准了关于新建沈阳至白河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通化地区普速铁路外迁工程是沈白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由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长春工程建设指挥部承建、中铁九局负责施工。项目总投资25.03亿元,由通化市政府全额出资建设。
通化外迁工程主要包括新建改建车站4座,其中通化西站为新建客运站,桃源村站为新建区段站,改建二密河站为中间编组站,新建官道站为会让站。项目建成后,将通化站客运系统整体迁至通化西站办理,货运系统整体迁至二密河站办理,地区解编技术作业迁至桃园村站。配套客机整备迁至通化西站,货机整备外迁至桃源村站。涉及既有梅集线、通灌线改线,新建官桃联络线,线路全长23.28km,新建特大桥3座、中桥1座,开凿隧道2座、新建线路所1座。2022年7月4日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6月30日开通。
今年是沈白高铁通化外迁工程的攻坚年,长春工程建设指挥部围绕“三桥两隧”、站场新建改建等关键工程,切实发挥建设单位引领作用、施工单位主体作用、监理单位监管作用,深入贯彻“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铁集团“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要求,树牢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意识,全面落实用工装保工艺、用工艺保安全方针,狠抓工程安全质量,坚持标准化作业、精细化管理,与各参建单位和衷共济,以从严务实的作风,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创新的胆识,努力打造通化外迁精品工程。
穿越历史 感受时光隧道
这次普速铁路外迁,梅集线转线,需要在自安山开凿一条1107.5m长单线隧道。自安山城,又称石头城,经考古发现南北朝时期的遗址、汉时高句丽、辽、金文化古城遗址,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安山隧道是此次工程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安全风险等级最高的重点工程,进口位于通化市雪花路,沿自安山遗址保护区控制线外侧自西南向东北走向敷设,出口紧邻G201国道及浑江。由于施工地段围岩级别为Ⅳ、Ⅴ级,Ⅴ级围岩居多,该隧道埋深整体较浅,洞内涌水量大,地质条件复杂,拱顶自稳能力差。为保证施工安全,他们严格施工现场风险管控,加强现场隐患排查,积极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利用RD8000物探仪对地下管线进行探测,采用机械湿喷、锚杆钻机、拱架拼装台车等机械化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采取边开凿边喷射混凝土、安设钢筋网片、钢拱架、打设系统锚杆、锁脚锚杆等技术手段,保证作业安全和工程质量。截至目前隧道开挖完成850m,计划9月30日贯通。
新官道岭隧道设计全长2705m,是区别与现有官道岭隧道而起的建设项目名称。在官道岭村附近有杨靖宇烈士陵园、白鸡峰国家级森林公园、玉皇山革命烈士陵园、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遗址等红色教育基地。隧道进口位于通化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东侧,线路呈西南向东北走向敷设,先后下穿通化外环公路、秀泉路、自来水输水隧洞、国道201等建筑物,出口位于既有通灌线、梅集线北侧山坡上,临近哈泥河。隧道采用进口、出口及明挖段三个掌子面同时施工,隧道下穿输水隧洞范围为V级围岩地段,呈碎石状压碎结构,正常挖掘施工难度大,进度慢;然而采用爆破方式,极易造成涌水及小塌方。面对施工困难,他们联合施工单位中铁九局及设计院多方现场实地勘察,反复推演论证,确定采用双排超前注浆导管支护及径向注浆的方式,并在施工前选取50m的相似段落进行控制性爆破试验,获取与总结控制性爆破相关技术参数和爆破振速值,确保施工过程中输水隧洞结构安全。根据地质特点,他们采用拱部施做双倍超前小导管支护、双拼拱架成桁架的方式克服了暗挖进洞浅埋段拱顶细角砾层区段围岩不稳定、风险高的困难,顺利渡过浅埋暗挖段。施工过程中,他们从优化施工工艺上下功夫,增加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的频次,根据围岩情况随时调整爆破开挖参数,减少对原状层岩层的扰动,有效控制隧底虚渣的产生。两座隧道采取的工艺工法、安全预案、生态保护措施,也是贯彻“科学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的具体体现。截至目前,仰拱完成2230米,衬砌完成1800米。预计8月30日完成贯通。
“人民铁路为人民”是铁路人的庄严承诺,是铁路建设者的使命担当,时代在变,铿锵誓言永不褪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他们接续奋斗的无穷动力。
跨越江河 架设幸福桥梁
梅集线转线,新建官桃联络线需要新建特大桥共计3座,全长2623.15m。其中梅集线跨哈尼河特大桥全长820.49米,共22座墩台,17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联48+80+80+48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目前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连续梁完成94%。官桃联络线跨哈尼河特大桥全长847.04m,共24座墩台,19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联48+80+80+48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目前下部结构全部完成,连续梁完成61%。官桃联络线、梅集线与沈白高铁在通化市郊水源村区段并行,形成“三桥跨一河”的壮观景象,建成通车后,非常适合航拍取景。
梅集线跨浑江特大桥全长955.62m,共26座墩台,16孔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1联48+80+80+48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2联32+48+32支架现浇连续梁。目前下部结构完成96%,悬浇连续梁和龙,支架现浇连续梁完成45%。该处桥梁桥头起于自安山隧道出口,桥尾直接接入桃园村站,同时跨G201国道、浑江、滨江东路及利民路,形成铁路与市政道路立体交叉,旅客犹如乘坐观光车,可以同时欣赏到湖光山色和城乡景观。
梅集线铁路全线穿越长白山区,沿线山高林密、河流纵横,夏秋两季是最美的季节,特别是秋季,漫山遍野五彩斑斓,乘坐普速列车,能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慢慢感受祖国的秀丽山川,体味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打造枢纽 助力东北振兴
通化有着悠久的历史,6000多年前就有人类长期稳定居住,清光绪三年(1877年)设制,定名通化。通化是高句丽文化、萨满文化的发源地,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处独立申报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通化有着丰富的森林、矿产和旅游资源,2017年10月10日,通化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为山城绿色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多年来,通化药业、葡萄酒享誉全国。
此次通化地区普速铁路外迁工程,就是按照通化市政府远景发展规划,发挥通化地处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鸭绿江国际经济合作带核心区的作用,打造专业性、综合性交通枢纽,以铁路建设的加速度,带动地方经济腾飞。
二密河站改建是配合通化市打造国际内陆港的一项重要举措,改造完成后,通化地区货运系统整体将迁至二密河站办理,这里将成为通化地区至关重要的货运集散地,实现公铁联运无缝链接,为货物的高效转运提供有力保障,对拉动地方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桃园村站是梅集线新建的区段站,建成后,将主要承担通化地区解编技术作业、货机整备作业,实现机车整备客、货机分开,为铁路运输提供更加方便高效的专业服务。
新建的通化西站是集高铁、普速、长途客运、公交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通化西站建成后,将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加美好的出行体验。
通化地区普速铁路外迁工程虽然施工范围不大,但涵盖了除接触网之外的桥梁、隧道、路基、轨道、通信、电力、信号、房建等全方位铁路建设项目,作为工程建设单位,长春工程建设指挥部在组织管理好多工种交叉作业、多专业衔接配合方面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空间占满、时间连续、均衡协调’的作战方针,争分夺秒,加快各项工程进度,在年底前将全部完成路基、隧道、桥梁架梁及附属工程,保证通化铁路外迁工程如期开通。”长春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人林立才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