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剧《我和我的祖国》全网首播仪式在京举行
本报讯(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盖云飞)由沈阳广播电视台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联合制作的系列有声剧《我和我的祖国》全网首播仪式,日前在北京举行。
《我和我的祖国》是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辽宁省广播电视局重点项目,也是“学习强国”学习平台2024年度重点项目,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与沈阳广播电视台“网台联制联播”作品,由沈阳广播电视台原创基地与“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音频部联合制作并同步推广。
《我和我的祖国》是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而创作的,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农兵典型人物“超级稻之父”杨守仁,抗美援朝老兵、小儿神经母细胞瘤诊治专家张锦华,“工人院士”方文墨为原型,讲述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伊始、从抗美援朝到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杨树仁、张锦芳、文墨三个剧中人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的故事。
有声剧《我和我的祖国》三个故事,分别从不同叙事角度开展。《我回来了》以第三者视角,讲述新中国第一代农业科学家杨树仁报国图强的故事,以及中国水稻的前世今生;《你回来了》采用双线交叉的讲述办法,将张锦芳个人成长过程与替烈士寻亲过程双线交叉,表达抗美援朝精神延续至今;《强国有我》通过文墨个人讲述,调动内心的强烈感受,表达新时代我和我的祖国双向奔赴,强国有我、我有强国的深切感情。三个人物都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与祖国同频共振,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爱国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罗阳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通过声音的形式深层次体现祖国“以人民为中心”的现实表达。
《我和我的祖国》共12集,每集时长10分钟左右。三个人物故事分属独立剧集,但在时空中又有交错,剧集之间有“彩蛋”衔接,这个架构打破了传统系列广播剧的样态,旨在打造有“网感”、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下转6版) (上接1版,有声剧《我和我的祖国》全网首播仪式在京举行)
该剧得到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高度好评。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奖办公室原主任、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赵德全评价该剧称:“网络有声剧的创新实践,为多元化精神产品市场主体的参与打开了空间,为多层次满足用户需求提供了选择,也为延展精神产品的市场链条建立了坚实基础。”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李京盛表示:“这部剧突破了一般意义上广播剧的常规内容,以三个人物的故事组合成一个整体,让作品有了更丰富的故事元素、人物元素和思想容量,以及更灵活的表现方式。”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研究院院长关玲表示:“该剧打破了传统广播剧一剧一人的惯例,因网络新媒体而生,又因网络新媒体而创新,机缘巧合下创造了广播剧的新形态。”中国广播剧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原秘书长张君昌表示:“该剧采用三个彼此独立的单元故事进行叙事,这种散点式布局、统揽总体框架的叙事方式,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人物与祖国的深切关系。用时空交错法,将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首尾相接,通过错位剪辑和跳跃的时间轴,增加受众的听知体验和情感张力。”
沈阳广播电视台原创基地总监郭志英介绍,《我和我的祖国》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播后,将在国内多个音频聚合网络平台和广播频率线上展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