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到2025年 数字沈阳建设跻身全国前列

沈阳日报 2024年03月15日 14:45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数字沈阳建设”新闻发布会

  3月14日,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数字沈阳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市数据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各自职能进行了新闻发布,推动以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市数据局

  加快数字沈阳建设 发展新质生产力

  沈阳市数据局局长莽琦表示,2024年,我市将加快数字沈阳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东北地区率先构建数据交易流通产业生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保持东北领先,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数字政府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数字社会加快建设,打造一批数字文化、数字生态文明等标志性应用场景,努力在数字辽宁建设中当好“排头兵”。

  一是夯实数字基础设施。重点是新建5G基站5000个,推动中国电信东北区域智算中心等4个重大项目落地,算力规模新增300P,加快政务、交通、电力、水务、燃气等设施数字化融合。

  二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重点是实施数据要素“1+12”行动计划,健全5大数据基础库,形成数据融合应用示范性产品50个,培育“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100个,数据交易额从零到突破1亿元。

  三是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重点是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速达到10%以上,推进软通动力区域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展“人工智能+”专项行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滚动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

  四是做精做实数字政府。重点是实施“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示范行动,推动95%申请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12345热线100%覆盖社区网格,优化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和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

  五是抢占数字文化浪潮。重点是加快发展数字文化新兴业态,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图书馆(城市书房)、数字文化馆,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

  六是共建共治数字社会。重点是强化数字技术在民生工程和社会保障中的应用,建成基层治理“一套表”应用系统,创建信息化应用典型学校达到60个,建成互联网医院30家,完成全域实景三维模型(CIM)建设。

  七是深化数字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是倡导绿色智慧生活方式,建成智慧高效的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机制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监管体系,升级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系统和公交线网规划管理系统。

  八是健全数字技术创新体系。重点是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突破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区块链等关键技术,支持辽宁省大模型产业孵化平台等项目建设。

  九是筑牢完善数字安全保障。重点是完成政务云安全管控、商用密码防护、数据安全管控等重要平台部署,开展岗位人员专项培训,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和考核。

  十是建设公平规范的数字治理生态。重点是发布实施《沈阳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制定数据流通、数据资产等规章制度,加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核算。

  十一是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合作格局。重点是依托“五型经济”、城市机会清单发布会等持续开展平台经济招商引资,办好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国际性活动。

  同时,我市将组织实施数据流通交易示范工程、数字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建设工程、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商用区建设工程、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工程等6大标杆工程,加快形成一批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计划到2025年,数字沈阳建设跻身全国前列,建设成为东北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地、全国数字治理实践先行地、东北数据要素配置首选地、东北数字生态环境创新地、全国数字基础设施示范地,并努力成为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市工信局

  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 助力工业制造创新发展

  3月14日,在沈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数字沈阳建设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马恩林就《沈阳市“数据要素×工业制造”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做情况介绍。

  马恩林指出,出台的行动计划共包括总体要求、工作任务、强化支撑保障、做好组织落实四方面内容。

  其中,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为:2024年,健全工业制造数据采集能力、数据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提升工业数据要素汇聚和服务能力,探索数字化链式转型模式;2025年,创新研发模式,建成协同高效、安全有序的工业数据要素互联互通体系,探索数据登记确权;2026年,初步形成协同制造、区域联动、创新主体活跃、支撑有力的数据要素生态,探索工业数据要素市场化。

  在行动计划的工作任务方面,沈阳市要挖掘数据要素资源,包括全面开展数字化转型评估、推动工业数据全面汇聚采集、打造数据贯通典型应用场景、提升企业数据治理能力等4项具体举措。推动工业数据赋能协同制造,包括建设支撑数据协同的网络基础、培育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推动工业数据“链式”协同等3项具体举措。探索建立工业数据汇聚和登记等服务能力,包括建设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大脑)、打造工业数据要素登记平台(沈阳)节点等2项具体举措。强化工业数据区域联动,包括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标识解析规模化应用部署、强化工业数据要素区域联动、提升工业企业数据服务能力等4项具体举措。培育工业数据创新生态,包括培育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型产品研发新模式、加强工业数据创新平台建设等具体举措。

  沈阳市将强化对行动计划的支撑保障。包括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水平、优化工业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强化工业数据安全保障3项保障措施。

  下一步,沈阳市将按照国家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的总体部署,以培育数据要素场景、挖掘数据要素资源、强化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形成协同制造、区域联动、创新主体活跃、数据要素标准规范的生态体系。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市农业农村局

  绘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数据电子地图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石福祥表示,沈阳市坚持把数据要素×现代农业作为数字沈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制定了《沈阳市“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6年)》,主要从8个方面,采取15项工作举措,发挥农业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建立数据要素资源体系

  建设农业大数据底座,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图、一库、一网、一平台”的数据要素应用体系,逐步实现数据精准采集、预警、分析、决策辅助和共用共享。建设乡村重要资源“一张图”,加强重要农作物的种植类型、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数据要素的积累,有效赋能重要农作物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数据要素赋能精准种植

  建立健全全市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市级农作物病虫疫情观测隔离场,提升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能力。构建市县两级农作物病虫疫情监控平台,打造集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服务反馈等为一体的大数据管理平台,形成“三情”监控预警能力,助力农作物生产安全。

  三、数据要素赋能精准养殖

  推进大型标准化养殖场自动投喂、粪污清理、环境控制、视频监控、疫病防控等设备的智能化升级,推动30家以上企业实现生产全过程平台化管理。推动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免疫档案数据,对疫病的发生、发展及流行趋势进行分析、模拟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处理动物疫病,避免重大疾病的传播和扩散,实现动物疫病发病率降低10%以上。

  四、数据要素赋能渔业智慧化

  整合渔业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数据资源,构建渔业大数据平台。搭建10组物联网设备,集成应用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病害监测预警,实现水产品生长情况监测、疫情灾情监测预警及养殖渔情精准服务等功能,渔业智慧化养殖覆盖全市80%精养池塘,有效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五、数据要素赋能种业振兴

  强化农作物品种的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等数据收集,为种植主体选择优良品质提供重要参考。鼓励科研单位积极探索智慧育种方式和路径,支持建设一批数字化育苗工厂。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支持种业重点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数字种业创新应用基地,提高新种质创制和新品种培育效率。

  六、数据要素赋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农产品生产主体、生产基地等信息采集,精准掌握农产品质量信息,绘制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数据电子地图,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数字化追溯体系,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执法监管的数字化需求。

  七、数据要素赋能农业产业链融通创新

  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通过采集龙头企业和相关联的生产基地、加工流通等领域数据,形成全市乡村特色产业“一张图”。整合生产商、加工商、流通商等各环节信息资源,形成信息发布、交易撮合、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应用,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服务。

  八、数据要素赋能农机智慧化

  累计推动5000台以上农机装备完成数字化升级,将列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的9个品目机具加装北斗定位终端设备,加强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作业等数据要素的归集,实现农机作业信息化监测全覆盖。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大力推广植保无人机、无人旋耕机等成熟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数据要素与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全环节农机精准作业。

  农业数据要素已逐步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市农业农村局会持续开发数据要素赋能现代农业新路径,全力释放数据应用潜力、不断提高数据供给质量、积极推进数据流通机制,让规模海量、价值无限的农业农村大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把数据要素真正打造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引擎。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徐娜

  市商务局

  数字赋能!促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市商务局副局长冯亚赛介绍,为加快数字沈阳建设,推动沈阳商贸流通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市商务局制定了《沈阳市“数据要素×商贸流通”行动计划(2024—2026年)》,未来三年,沈阳市要以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目标,紧抓数字化变革和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围绕商贸流通领域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与创新,推进新流通、新零售、新服务发展,全面提升商贸流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拓展新消费,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品牌,推进国际化,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流通,促进沈阳市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75个“老字号”

  数字化升级

  开展市场主体数字化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实施推进实体商贸流通企业数字化创新;培育商贸流通数字化领军企业;鼓励老字号企业数字化改造;加快网络新消费新品牌建设等工作。

  到2026年,全市12家重点便利店连锁品牌企业门店数量达到2000家;全市培育年网络交易额、营业额超百亿元企业1个,超十亿元企业10个;推进75个国家、省、市级老字号品牌企业数字化升级;全市电商直播示范基地发展到20家。

  打造多业态融合“夜经济”

  开展消费载体数据赋能专项行动。重点实施推进培育数字消费商业街区;引领便民生活圈数字化;提升电子商务示范园区能级;开展数字消费促进活动等工作。到2026年,全市重点加快10条国家、省、市级示范商业街区数字化提升;全市建成数字化赋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50个;培育市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10家;全市每年举办各类消费促进活动1000场。

  同时,开展消费场景数字创新专项行动。重点实施推进多种业态融合做强“夜经济”;整合位置信息打造城市消费地图;促进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创新;探索数字化会展新模式等工作。到2026年,全市以20条省市级夜经济示范街区为重点,年培育建设150个以上夜经济场景;年举办各类会展活动200场以上。

  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

  提升货物通关效率

  开展数字贸易国际化专项行动。重点实施拓展外贸交流渠道;加速跨境电商发展;创新发展服务外包新模式等工作。到2026年,推进沈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巩固发展跨境电商“1210”网购保税零售进口业务、“9610”B2C集货模式,推广“9710”“9810”跨境电商B2B模式。深化沈阳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以数字贸易助推服务外包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开展数据生态环境优化专项行动。重点实施健全数字监管服务体系;强化商务信用治理;创新运行调控和监测体系等工作。到2026年,全面推进贸易便利化,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提高监管服务水平。规范商务领域信用治理,打造商贸流通领域信用示范样板。整合市场供应保障数据资源,增强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调控能力。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王晓婷

  市生态环境局

  健全三大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沈阳市生态环境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崔涤尘表示,市生态环境局健全生态环境智慧感知、空间管控和数字监管三大体系,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

  生态环境智慧感知体系是推动生态环境智慧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目前,我市大气、水体、噪声、污染源等在线监测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40个常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72个细颗粒物监测点位、38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2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以及740个固定污染源在线监测点位,数据实时上传至国家、省、市三级网络,初步实现数据同步与信息协同,全方位助力我市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一步,市生态环境局将以做优环境空气监控、加密水体环境监测等为重点,织密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网,构建上下贯通、左右协同、信息共享的“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智慧感知体系,为建设美丽沈阳提供更加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保障。

  在健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方面,沈阳基于已划定的143个环境管控单元,推动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等数字化平台应用,实现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全域覆盖,持续优化建设项目选址、区域环境评估、环境污染治理。在健全生态环境数字监管体系方面,建设生态环境执法指挥平台,贯通监测、审批、监管、执法等业务流程,提升环境风险监控预警和快速处置能力;升级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平台,深化环境数据和气象信息的整合汇集和挖掘利用,形成动态感知、科学研判、快速反应、智能优化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能力;推进水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深化“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数据融合,强化河流水质自动监控网络,提升水质分析、预警和溯源能力。

  此外,市生态环境局还积极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数据融合创新以及能源与资源利用。全市加强生态环境数据依法有序共享,深化生态环境公共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如,通过建立企业排污许可证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推动排污许可监管提质升级,深度挖掘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数据信息,深入开展环境绩效评价,推进环境数据在征信、税收、金融等领域的应用服务。深入开展无废城市“无废细胞”建设任务,通过收集和整合固体废物全过程信息,贯通废弃资源的产生、收集、转移、利用、处置等各环节,实现以数据驱动资源化利用,助力价值再生,推动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邱菊

  市文旅局

  让数据在文旅场景中发挥乘数效应

  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岳阳介绍说,文旅行业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仅沈阳市这个春节假期,来沈游客人数达到1112万人次,同比增长12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54%。广大游客的每一次出行,从开始选择目的地、查看旅游攻略、预订车票酒店,到落地后去景区博物馆游览、消费购物,再到发布游记、为其他游客提供攻略等,每一个环节都在生产和使用数据。

  为了推动数据要素更好地服务广大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多的价值,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制定了《沈阳市“数据要素×文化旅游”行动计划》,具体有5项重点工作任务。

  一是培育数字文化场景,塑造新型服务模式。通过推动景区、文博场馆利用数字技术手段,推出沉浸式光影秀、数字体验展厅等新型应用场景,丰富消费体验。大力发展线上演播、云展览、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旅服务,积极培育动漫音乐、电子竞技、数字游戏、数字影视、网络视听、互动新媒体等文化业态。

  二是挖掘文化数据资源,激活文化价值内涵。通过促进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深挖文物历史建筑背后的故事,展示文物历史建筑信息,实现文物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整合2467家文化机构数据要素资源,关联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和文化物联网平台。

  三是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助力文物传承交流。利用数字技术、数字媒体和数字存储等手段,以数字信息的形式保存文物信息,为文物展示和研究提供便捷和高效的手段,实现文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传承。

  四是优化旅游资源配置,提升旅游服务能力。以游客需求为指引,开发“一机游沈阳”数字文旅平台,贯通游前、游中、游后的服务主线,优化城市旅游资源配置,实现文旅产业服务的精准、快捷。

  五是提升旅游治理能力,助推文旅产业发展。加强游客信息、驻留时长、消费热点、客流分布等旅游数据应用,精准了解游客的需求和喜好,把握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提升旅游治理能力。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将打造20个文旅数据要素典型应用场景,完成6家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培育12个数字引领型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42座数字文化场馆、194座数字文化馆(站),推进60家景区景点数字化升级,制作1000件文物数字化模型,打造8个元宇宙应用场景。通过上述措施,让数据在不同的文旅场景中发挥乘数效应,从而实现沈阳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

  记者 谢飞燕 陈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