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2023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0%

辽沈晚报 2024年01月25日 10:43

  工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辽宁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去年我省全力落实三年行动工作部署,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一举改变了工业经济核心指标增速多年低于全国水平的局面,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去年我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5.0%,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工业运行创近年同期最好水平。

  昨日,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我省工业运行相关情况。

  2023年我省工业运行五大亮点

  1

  绝大部分地区实现正增长,在14个地级市中,13个市实现正增长,8个市增速跑赢全国、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2

  重点行业形势良好,装备制造业增长9.1%,其中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15.7%,高于全国2.7个百分点,整车产量94.3万辆,同比增长23.2%,高于全国13.9个百分点。石化行业增长4.9%,累计原油加工量9796.3万吨,同比增长2.3%。冶金行业增长3.8%,钢材产量7848.4万吨,同比增长1.6%。消费品制造业增长3.9%,冷鲜肉产量415.3万吨,同比增长7.9%。

  3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现代优质特色消费品营收占比较2022年分别提高2、2.1、2和1.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高于全国6.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新产品产量分别增长29.2%、4.4%、146.1%。

  4

  重点企业运行稳定,华晨宝马、三一重装产值分别增长8.9%、12.7%;辉瑞制药产值增长8.7%。

  5

  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同比增长18.1%,高于全国9.1个百分点,上拉全省固投6.3个百分点,占全省固投比重39.7%,同比增加4.7个百分点。

  优化企业服务 扩大有效投资

  我省紧盯运行和投资,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全省工业发展提质提速。优化企业服务,依托省工业经济稳增长专班,每半月召开专班调度会,每季度赴各地区专题调研,“一对一”包保重点企业,通过开展30余场产需对接、银企对接,推动水泥南运和电力外送,做好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等工作,结合“双进双促”专项行动,协调解决企业市场、用工、融资、大件运输等问题,全年增加产值420亿元,拉动全省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

  扩大有效投资。紧盯“复工率、开工率、竣工投产率”,协调解决企业规划设计、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审批等问题,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百亿项目开工建设,恒力石化聚酯产业园项目顺利投产。落实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加大“免申即享”力度,聚焦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支持项目和企业2068个。

  抓产业结构调整 建设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

  把建设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集群作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要抓手。

  建设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推进16家头部企业开展“整零共同体”建设示范,沈阳航空动力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深化央地合作,推进中石油在辽炼厂18个“减油增化”“减油增特”项目,成品油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发展冶金行业精深加工,推进钢铁装备升级,先进炼钢产能占比95%;推动大连市、丹东市、大连普兰店区、沈阳沈北新区4个地区获评工信部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召开全省新型工业化暨重点产业集群推进会等重要会议,完善省级领导牵头负责、省直部门推进工作机制,制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及22个集群发展行动方案,形成省级领导牵头抓、行业部门专班抓、地方政府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培育普兰店区互感器产业集群等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沈阳铁西区特高压电工装备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20家,居全国第7位。

  抓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为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贡献辽宁力量。实施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培育工业母机等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推广应用499户企业639个创新产品,12项纺织服装产品获评国家创新产品,30个新药和第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进200个工业“六基”项目,4家平台入选国家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中科院金属所高端轴承钢项目取得突破进展。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印发三年行动方案,推进150个协同攻关项目,认定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49个,“太行110”重型燃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及重大技术、产品取得突破。实施“基石计划”。加快陈台沟铁矿采选等22个国家重点铁矿项目建设,铁矿资源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升级

  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5G基站累计超过11万个,省级5G工厂达到40个,其中8个入选国家5G工厂,新增“星火·链网”骨干节点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39个,居全国第三位,接入企业突破1万家;培育省级平台达到87个,服务工业企业超过6万户,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入选国家“双跨”平台,实现东北“零”的突破;成功举办2023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影响力创历届之最。

  实施智能制造。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85家,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智能工厂,10个项目入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40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沈阳、大连入选国家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我省15项两化融合指标全国排名实现晋位。推进服务型制造。培育34个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入围国家级12个,累计53个,居全国第4位,其中共享制造与广东并列全国第一。争创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4家,累计11个。

  抓绿色低碳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加快能源消费低碳化,生产过程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制定了我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及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和建材四个子方案,谋划推进143项节能降碳技术改造项目;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扩大绿电交易规模,累计成交量67.92亿千瓦时,居全国第四位。

  实施绿色制造。培育省级绿色制造单位139家、国家级48家,2户企业获评国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提升能效水平,推广节能先进技术和装备,5家企业获评国家能效、水效“领跑者”,“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7.1%。推广工业固废先进技术装备,推动鞍山、本溪、营口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建设,新增固废消纳能力900万吨。

  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356家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58家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育优质企业,壮大规上工业企业规模,通过实施“小升规”、新项目落地和招商引资等,完成净增规上工业企业550户目标。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35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5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56家,推动东和新材、汇隆活塞、金凯生科3家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