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邻里和睦一家亲 文明乡风促振兴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27日电 “乡味乡音乡情”和“邻里亲如一家”是许多城市居民对乡村生活的美好回忆。随着社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构建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邻里关系,成为每一个地方基层治理工作成效的“验金石”。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当地持续开展“家和邻里亲”活动,在塑造新时代邻里关系中实现守望相助、和合共生,打造出新时代群众自治的新高度。
解码“枫桥经验”:激发自治活力
“马路两边种满了花花草草,村里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是啊,李大姐带着咱们在家门口种花,村里还给围上了小栅栏,这不就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嘛!”铁西街道玉皇庙社区沙屯村民喜滋滋地说。
居民嘴中的李大姐就是铁西街道玉皇庙社区沙屯的综治中心户李艳芳,在屯子里做了20年的“大嫂队长”,她和老伴一直是屯里的和事佬。去年,她把自家车库贡献出来作为“家和邻里亲”评理说事点,小小的车库成了屯里的活动中心。大家跳舞唱歌、读书看报,有事一起商量,农村环境好了,屯里的和谐氛围越来越好。
近年来,普兰店区解码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开展“家和邻里亲”活动,强化典型引领,激发自治活力,建立综治中心户工作机制,在全区发展8000余户综治中心户,在末端建立辐射点,带动近30万家庭70余万居民参与社会治理。中心户作为圆心,以良好的口碑名望和社会影响力,将优秀文化不断向外扩散,大力弘扬邻里守望的时代新风,绘就一个又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同心圆。
参与社区治理工作31年,太平街道李店社区综治中心户刘美芳当好了辖区“自我服务”的圆心。

看着马上要收获的大棚蔬菜,老李夫妇愁白了头。“蔬菜眼看着成熟了,老李突然得了脑血栓,这么多菜不能烂在地里,今年可怎么办啊!”就在老两口面对满棚的蔬菜一筹莫展之时,刘美芳满脸笑容带着邻居们走来了,她拍着胸脯说:“愁什么!这不是把大家都叫来一起帮你了吗!今年还是个丰收年!”在众人齐心协力下,连着干了几天,老李夫妇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讲述这件事时,刘美芳一边笑着一边摆手,“这都是太不值一提的小事了”。
多年来,作为综治中心户,刘美芳凭借着一腔热情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得到了群众极大的认可,也正因如此,她才能够作为“自我服务”的圆心,发挥出中心户的最大能量,利用自身威望组织号召起群众共同向好。
发挥综治中心作用:化解邻里矛盾之困
2022年9月份,几场大雨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麻烦。杨树房街道赵家村小王屯卜老太家闲置多年的土坯房在大雨中倒塌,与其共用一个伙墙的邻居王老太找到赵家村综治委员于义反映倒塌房屋危及自家房屋安全,对方还不同意出钱维修,请求于义帮忙处理。
于义冒雨到达现场后,发现土坯墙裸露在外,雨水直接冲刷,随时都有倒塌危险,于是第一时间电话通知王老太的儿子将其接入自家暂住,随后又叫上两名村干部拿上塑料布将墙壁进行遮挡,所幸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之后于义在司法所的配合下找到卜老太的三个儿子到赵家村调解室联合综治中心户一起进行协商调解,起初对方态度强硬,表示房子已经不住人了,倒不倒的是自己家的事。而王老太方面也不断强调,是因为对方房子倒了才导致伙墙裸露,要由卜老太家全额出钱维修。
双方僵持不下时,综治中心户向双方解读了《民法典》中相邻关系的法规以及民间通俗的一些惯例,同时又找出了相似案例。通过法规和案例以及多年来邻里之间的感情进行全方位调和,最终双方同意共同出资1500元维修房屋,钱由综治中心户保管,待维修后结算,多退少补。
至此,矛盾圆满化解,两家多年来和睦的关系也没有因此产生隔阂。
目前,普兰店已经健全了街道“大工委”社区(村)“大党委”工作机制,共吸纳“大工委”“大党委”兼职委员1130名。建立网格党支部947个、楼院党小组1468个、党员中心户1580个,实现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全覆盖,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村)党总支(支部)+网格党支部+屯组(楼栋)党小组”的四级红色网格治理体系,基层治理各层级充满了“红色细胞”。
“全区划分了城市和农村两大版块,189个社区(村)治理堡垒、两千余个网格治理前沿、近万名综治中心户辐射点的“双百千万”治理格局已经形成,这也是我们普兰店区独有的特色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邹积政介绍道。

巡回审判点: 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
2022年8月,大刘家街道南曲社区皮口法庭巡回审判点设立,为大刘家街道打通司法服务人民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皮口法庭大刘家街道南曲社区巡回审判点是首个在社区设立的巡回审判点,将法庭“搬”到社区,就近审理案件,切实减少人民群众奔波诉讼之累,以“零距离”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诉前;同时,将巡回审判与人民调解、“三进”工作、法治宣传相结合,通过旁听庭审,营造遵法守法的法治氛围,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推进了诉源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南曲社区苏某与王某系邻里关系,两家耕地又邻近,苏某丈夫未去世前苏某与其丈夫在外做生意,二人耕地由其丈夫的兄弟刘某帮助照料,但刘某多年来未将其耕地照料好,与邻近王某家的耕地混在一起,导致耕地四至不清,无法确认苏某家耕地的具体位置。苏某丈夫去世后,苏某回到老家发现家中耕地被王某耕种,苏某丈夫的兄弟刘某也无法说清楚苏某家地的具体位置,两家矛盾越演越烈。
社区知道此事后多次到苏某及王某家中协商,两家矛盾僵持,态度强硬,均表示不认可调解方案。巡回法庭成立后,组织多次法律宣传、现场调解、现场咨询活动,活动中苏某、王某多次参与其中,法官从公平、公正的专业角度为双方提供法律帮助,耐心解答双方诉讼事宜,双方在各自听取各自家情况后对两家土地纠纷事宜有所缓和,后在社区第一书记(区法院执行局工作人员)、皮口法庭的法官、社区的工作人员共同跟进调解中,握手言和,私下达成共识和解,至此多年的土地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讲信修睦、亲仁善邻,是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期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家和邻里亲”活动已经在普兰店扎根,在党建的引领下,随着地方基层治理工作不断深入推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协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活力进一步激发,他们齐心协力、共谋发展,携手打造属于自己的美丽家园。

普兰店区委书记周振雷表示,下一步,普兰店区将进一步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多维度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积极回应民生关切。尤其要深化“家和邻里亲”活动成果,选树培育优秀综治中心户典型,推动中心户成为普兰店区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共同致富道路上的基层骨干力量,在“最后一公里”让基层触角更灵敏、服务群众更及时,以“小切口”做实基层治理“大文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