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三河源”保护工程,守护源头活水

彰武宣传部 2023年06月09日 13:41

  在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碳中和林纪念碑南侧,记者看到一汪清澈的湖水,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更是芳草青青,鲜花盛开。这里就是阜新市“三河源”保护工程之一的养息牧河源头治理工程。

  “三河源”保护工程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重点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市委提出“治河先治源”的思路,市政府创造性组织实施“三河源”保护工程(即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三条大河源头的保护),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观光打卡园林,积极探索科学治水、源头治水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造福子孙后代。

  目前,已在细河源头建设以“锦绣山河”为主题的山地灌木园。治理面积942公顷,坡改梯、封育治理同步进行,错开花时栽植多季玫瑰、天目琼花、黄刺玫等苗木21种、10000余簇,形成分批绽放景观;已在绕阳河源头建设以“万紫千红”为主题的生态乔木园。治理面积12189公顷,栽植油松、水曲柳、白腊等乔木29种,科学布局植物物种,实现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已在养息牧河源头建设以“百花齐放”为主题的沙地草木园。

  养息牧河源头治理工程位于彰武县章古台镇境内省沙地所“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试验区”,主要包括碳中和林、新百花齐放林、百草园、百果园及沙地农牧业试验田等工程。早在1954年,为探索多树种在治沙中的价值,中科院林土所(现中科院生态所)与章古台固沙造林试验站(现省沙地所)合作开展针阔叶树种造林试验。试验地面积100亩,先后栽植17个树种,含针叶树3种、阔叶树12种和灌木2种。因树种多样,层次错落,色彩丰富,被人们称为“百花齐放”。依据1954年营造的“百花齐放”树种和造林模式,主要依托省沙地所,通过栽植彰武治沙试验成功的盐生草、沙打旺、草木樨等适合沙地的草本植物,结合原来乔灌树木进行补植与新增,形成集试验性、观赏性等多种价值于一体的沙地草木园。

  “三河源”保护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未来的“三河源”保护地不仅要让百姓享有优美的生态环境,培育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还要实现生态、人文、环境、社会、旅游等多效益共生。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