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沈北新区:“幸福教育课堂”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走新”更“走心”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27日电(记者赵桂华)“大家要按照步骤慢慢来,不要心急。”“眼睛会了手还没学会……”近日,在沈阳市沈北新区北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幸福教育课堂”上,授课老师正在手把手教大家制作“惟妙惟肖”的手工绢花。

“我们参加了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合唱班、美术班和剪纸班,每节课都准时参加,我们乐享其中,感觉越学越年轻,有种重回青葱岁月的感觉。”在“幸福教育课堂”上, 62岁的郭秀娟和65岁的关春丽两姐妹脸上笑开了花。
据了解,道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始终坚持以“三链两化”模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依托1个实践所、17个实践站、51个实践点、67支志愿服务队,整合16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汇置星海音乐厅、道义书屋、知否图书城等文化活动场所,因地制宜打造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开设“幸福教育课堂”,在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形成组织链、阵地链、活动链,具化实化文明实践工作。
“订单式”服务 居民“点单”“课程表”乐趣更足
如何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淳风气”的群众精神家园?如何让兴趣课程更加贴近居民需求?道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小红星志愿服务超市”平台,引导居民“点单”,实践站根据居民诉求制定课程安排,为辖区居民提供“订单式”特色兴趣班服务,精准满足群众需求,让新时代主旋律再添新活力。
“我想锻炼身体,能不能开办一个太极拳课堂?”“我退休后想学画画,这个愿望能帮我实现吗?”……为全面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社区按需开班,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问卷调查,让居民自己制定“课程表”。一时间,“社区兴趣班”成为辖区“热词”,居民的“兴趣订单”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我真是没想到社区还能上门一对一地教我弹琴,家里就我和老伴在一起生活,弹琴能让我枯燥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方特社区工作者富琳回应盛京绿洲居民宋阿姨的“点单”,到居民家中讲授电子琴课程。“宋阿姨是我网格内的居民,了解到宋阿姨有想学电子琴的想法,利用我的特长让宋阿姨圆梦学习音乐的想法,我也觉得很幸福”社区工作者富琳说。

根据居民需求,道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依托“幸福教育课堂”开展个性定制、全生命周期服务,组建了唱歌、舞蹈、绘画、太极拳、手工、国学等兴趣小组,并开设相应的兴趣班,为居民群众提供“就近、便捷、快乐”的兴趣教育。
“熟人式”运营 身边人担任老师参与度更高
在管理方面,道义街道组建“文明实践智囊团”,挖掘出一批热心社会事业、社区服务并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的社区志愿者,以党员、文化骨干、楼栋长等为主,成立志愿服务队,具体负责成员招募、管理等事项,打破了社区活动“干部干、群众看”的独角戏难题。“熟人”当班委,实现了居民自发学习、自由选择、自主管理的局面。
在教学方面,道义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借助“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力量,深入挖掘身边文化艺术教育资源,链接专业师资团队、志愿者,联合青少年未成年人保护中心、汇置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青杨社工、社区共建单位等引进的专业机构等,建立师资团队义务负责日常学员授课及活动指导。

道义街道明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辽宁传媒学院影视学院迎光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办“演讲与口才”线上公益课堂。郭老师结合“听党话·跟党走”“中华金典诵读”等主题开展诗歌朗诵教学,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和发音方法,并以“雷锋叔叔我爱你”为主题,组织孩子们进行讲故事训练,进一步提升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明星式”引导 先进典型当示范满足感更强
为展现居民丰富精神文化风貌,动员更多居民参与到兴趣课堂中来,道义街道为志愿者们提供展示平台,进行兴趣、爱好、专业方面学习的成果展示。制定激励举措,对兴趣小组中涌现的优秀志愿者建立志愿积分兑换奖励制度,盘活辖区爱心企业单位资源,多层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服务闭环。
此外,还将优秀志愿者纳入社区“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道义推荐官”等典型候选库,积极向上级选送,同时给予优秀志愿者展示平台,结合事迹宣讲、活动展示、年度表彰等,让群众在志愿服务中找到成就感、价值感、归属感,推动形成了上下联动、齐心协力、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