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吾心城心·雷锋引力波】公益行走 爱上沈阳

沈阳发布 2023年03月04日 15:22


  ★雷锋引力波★

  【公益行走 爱上沈阳】

  2000多位文化使者播撒爱的种子

  “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成立14年,从最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超过2000人,陈赫带更多的人爱上历史,爱上沈阳。特别是小志愿者的加入,为团队增添了很多青春的活力与色彩。他们虽年少朦胧,但传承历史文化、讲述家乡红色基因的种子早已在他们心中萌芽。2月28日,陈赫对记者说:“那些有幸留存下来的星星点点的沈阳历史遗迹,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往昔的岁月,有志于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志愿者,将努力向今人后人讲述沈阳的历史故事,延续昔日的薪火。”

  “同道中人”的责任

  1978年出生的陈赫,原是沈阳华晨雷诺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员工,是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的发起人之一。2008年,酷爱研究清代皇家陵寝、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记录辽宁各地历史古迹遗址的他,在网络上结识了一群“同道中人”,他们在网络论坛发一些随手拍的沈阳老建筑图片,供大家研究、讨论。

  2009年8月,陈赫与其他8名热心的文保爱好者被沈阳市文物局聘为文物监督员,就这样形成了文保志愿者团队的基础。当年10月,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正式成立。

  历经14年,这支团队已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如今超过2000人,上到古稀老人,下至青少年学生,涵盖社会各阶层、各个年龄段的志愿者,他们成为文物保护的宣传者和践行者。

  陈赫说:“沈阳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很多的文保志愿者和文保团队,拿我所在的团队举例子,以前我们使用的还是QQ群,现在我们拥有了6个微信群(3个成人群、3个学生群),共2000多位志愿者成员。从十几个人到2000多人,可以看出市民对这项事业的热爱。”

  “只有当你了解文物历史的时候,你才会觉得这个东西消失了很可惜,才会有担当感和责任感。我们当时就是看到沈阳有这么多好看的建筑都消失了,所以才开始从拍摄照片转向宣传文物保护知识、专项民间保护文物。”谈到成立志愿者团队后重心的转变,陈赫说,大家肩上多了一份责任。

  2011年,文保志愿者团队和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大学、“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合作,把大家收藏和拍摄的老照片通过图片展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市民知道了沈阳有这么多文化遗产。

  “只有让公众知道了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他们才会去关注文物,去保护文物。”陈赫说。如今,志愿者团队已经固定形成了每个月在学校、图书馆和书店安排一到两次的公益讲座,志愿者团队的专家给大家作报告,讲座的主题一般包括历史建筑和其他历史元素。

  “公益行走”的途中

  因为觉得拍摄照片发到网上影响力太小,文保志愿者团队后来开始探索组织线下活动。

  2012年,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与《沈阳晚报》合作成立了一个“行走访古团”。志愿者团队把文化遗产点整理成线,免费带领大家去寻访古建,去了解历史文化。很多沈阳本地人或者居住在沈阳的外地人,都不知道沈阳有多少历史文化遗产,文物建筑有什么历史意义和故事。

  在“公益行走”途中不断有孩子加入,陈赫也感受到了青少年对沈阳历史文化的求知欲。

  2017年6月4日,记者来到皇姑区三洞桥,参与了这个团队的一次活动,当时有20多个孩子在家长陪同下参加活动。陈赫说:“我们宣讲历史,最希望让孩子知道,即使将来遗址不在了,也能把历史留下,让他们有机会和自己的孩子去讲。我们也想通过记录历史去影响将来可能影响的人,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队员在三洞桥下讲解皇姑屯事件。

  陈赫还给记者讲了2016年6月25日的一次“公益行走”。

  他们组织文史爱好者实地考察古城内清代亲王府位置,并由专家讲述豫亲王府等考古的相关内容。炎炎烈日下,15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与十几位文保志愿者行走在几百年延续下来的古城街道上,古老沈阳的历史如涓涓细流沁入心田。他们行至郑亲王府巷时,许多参与者表示,以前真不知道沈阳还有以亲王府命名的巷子。大家来到成亲王府遗址时,陈赫指着一段残垣断壁神色忧伤地说:“成亲王府遗址目前只剩下这一段青砖墙,不知在接下来的城建中还能否存在。”每到一处王府遗址,陈赫均会向大家介绍王府主人的相关历史和王府的建筑格局……

  前几年,沈阳有一个中小学生行走博物馆的活动,每年寒暑假,都要进行这个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行走博物馆来了解沈阳的历史。当时很多家长跟陈赫说:“陈老师,你看你能不能组织团队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讲,家长不懂,去了也就是给孩子拍张照片,然后回去交作业,达不到了解这段历史的目的。”

  此后,在各博物馆里,多了辽宁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队员的身影。2016年的一场行走博物馆活动,最小的讲解员是当时只有10岁的李昊鹏。他的讲解很细致,最主要的是来听讲解的都是与他同龄的孩子,大家都用敬佩和羡慕的目光看着他,听他讲述那段难忘的历史。活动结束后,很多孩子都私下问陈赫老师,能不能和李昊鹏一样成为一个小文保志愿者。

  如今,文保志愿者团队与沈阳市青少年志愿者团队合作,先后为10家博物馆输送了300多位小志愿者讲解员。他们披上红色绶带,配上便携式扩音器,为参观博物馆的游客讲述沈阳历史。

  “‘志愿者进校园’活动是从2021年开始的,每到节假日我都会为孩子们宣讲,把他们带到现场,一起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孩子们只有了解家乡,才能热爱家乡,未来才能更好地建设家乡。”陈赫说。

  2022年9月25日,陈赫带领沈阳市第二十六中学文保社团开展“行走大东路”活动。当时的高二学生杨雨琦说:“今天随着陈赫老师的讲解,我了解到了大东门名字的由来,盛京小学成立的背景及历史,看到了镇宅石、造币厂、江浙会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堂子庙巷,那里的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到十分震撼。”

  陈赫说:“我们组织这样的活动最开始是从文保宣传考虑,渐渐地,我们发现这也是宣传沈阳的好形式。让更多的孩子从了解沈阳开始,才能爱上沈阳。”

  爱沈阳的种子

  陈赫说:“孩子不是不喜欢历史,就看怎样引导,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历史。”

  2017年,小学生杨思喆在书店的一场公益活动中见到了讲述关外三陵的陈赫。小小年纪的他对历史很感兴趣,于是迅速加入了团队,之后几乎每场活动、每次讲座都不落下,每次活动结束,他还要写一篇游记。2018年,上四年级的他成为东北陆军讲武堂旧址陈列馆招募的第一批小讲解员。“我会从讲讲武堂的历史,拓展到其他历史知识。”杨思喆说,“过去自己的知识都是散乱的,通过访古、讲座,才慢慢把知识串联了起来。”现在,杨思喆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志愿者宋阳最初是陪孩子参加活动,后来她自己也越来越着迷,成了团队副队长,负责文保活动的组织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之前竟不知道有这么多古迹和故事就在身边。其实很多人跟我一样,可能与身边的古迹只差一次活动的牵引。”宋阳说。

  对宋阳来说,更大的收获是和女儿吴晗宁一起做志愿者,每天都能看到女儿心灵的成长。宋阳说:“做志愿者工作不乏困难和挫折,但更多的是带给孩子自立自强的信心、教给孩子好的学习方法及为人处世的道理。9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做下来,孩子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看到一些未知的建筑或者事物,除了细致的观察,还懂得第一时间去查找资料,按照历史沿革去认知它们。生活中,女儿更是个热心肠,喜欢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现在她是一名高二学生,就读于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做志愿者这9年带给她的,确实是成长过程中满满的正能量。我想这也一定是她受用一生的经历,志愿者精神也会伴随她走得更远。”

  李昊鹏今年17岁了,在沈阳市第四中学读高二,现在选的是文科,将来也准备报考历史相关专业。李昊鹏母亲刘晓琳告诉记者:“9年的志愿服务,孩子从小学生成长为高中生,一路陪伴的我也看到了在志愿讲解中长大的他,各个时期的不同状态,从青涩到可以自如地掌控整场的讲解节奏……我们非常感谢陈赫老师给孩子带入历史的天地,拓宽了孩子的视野。2015年5月18日博物馆日,他代表全体小志愿者在活动上讲述满族崛起,2015年获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明星志愿者称号,2016年、2021年获沈阳故宫博物院优秀志愿者称号。9年的志愿服务使他的沟通能力增强不少,假期的时候他喜欢去省图书馆查阅资料,像《清史稿》《李朝实录》啥的,都是他跟省图的工作人员要的电子版。”

  陈赫说:“做文保志愿者,让我找到了在社会存在的价值。未来,我希望打造更加专业的团队,成为‘专家’,讲出更多不为人知的沈阳历史。让我没想到的是,我还能影响到一些孩子的成长,这也为我做好这项事业增添了更强的动力。”

  说这些话时,陈赫眼里有光,因为心中有爱。

  【微波微澜 / 城市样本】

  随着时代变迁,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弘扬雷锋精神逐渐成为具有社会广泛性的文化自觉行动。每一个做小善小事的人,构成传承雷锋精神的一个个具象的群体。关注沈阳无处不在的“雷锋‘引力波’”,捕捉一个个具象符号和鲜活细节,我们便是在见证沈阳弘扬雷锋精神、共筑城市精神的历史与足迹,阐释雷锋精神与城市文化的血脉关联。

  <志愿服务广场的大人与孩子>

  我们关注了和平区中山公园学雷锋志愿服务广场这个样本。和平区睿智学校老师魏建民参加了一次广场志愿服务活动之后竟然上了瘾,后来成为一名专业志愿者。魏建民说:“在2014年的一次活动中,有一位中年男士在我们的咨询台前迟疑地停留三次,最后坐下来。交谈中得知他老来得子,没有想到儿子2岁多被诊断为自闭症,一直在医院做训练,孩子现在6岁了,马上面临上学,他一直受困扰,孩子是上普通学校还是去培智学校?我给了他专业的建议,最后他说,今天和你们聊聊,感觉真的是遇到专家了!我感到很欣慰。参加这次志愿服务活动后,我对做志愿者有了更大的兴趣。我可以走出学校,利用自己20多年积累的智障儿童、少年教育的教学经验,为有特殊需要的家庭提供指导,让有特殊需要的家庭得到专业支持。”

  也就是从那时起,魏建民参加过心灵花园志愿者服务队,用掌握的沙盘游戏技术去辽宁省孤儿学校服务;跟随教师学校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去社区做心理咨询;在暑假到市残联康复科做志愿者;在网络上通过QQ、微信,提供特殊孩子专业指导。魏建民说:“我会将这份缘起于广场服务的志愿者旅程持续下去。”

  同样热衷参加广场志愿服务的,还有沈阳酷发美发美容连锁沙龙的老板赵伟。他着手组建了沈阳酷发学雷锋志愿者团队,全员做志愿者,并把志愿服务作为酷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除坚持参加志愿服务广场的活动外,还每个月到和平区八经街道红塔社区为60岁以上老人和低保户免费理发。红塔社区86岁的杨淑玉老人身体不便,酷发志愿者团队上门服务,已经坚持了3年,老人和家人早已把酷发的志愿者当成了家人。

  <微信群搭起走失老人回家的路>

  我们持续关注了4位出租车司机——张朝江、邴长杰、焦晓波、邱忠奇,因为他们是“头条寻人-辽宁爱心寻人群”的群主、主力。这是一个专门帮走失老人回家的公益群,这些年他们已经不知道为多少走失老人找到回家的路。焦晓波说:“最动听的三个字就是‘找到了’,无论是通过电台、微博、QQ、微信、头条,无论是警察找到的还是我们找到的,或者是家属自己找到的,只要找到了就好,一切以找到为上!”他的愿望是,这个团队不断扩大,欢迎各行各业有爱心的人加入,欢迎各行各业能够为走失者或寻人者提供帮助的人加入。除了寻人,这群的哥有时还会寻物,最多的时候有人捡到过11000多元,还有护照等一大堆证件,都及时找到失主归还了,有的交到公司,有的失主打来电话就给送过去……爱心,就在这一场场“寻与归”中蔓延开去。

  <民企的雷锋式党建模式>

  辽宁文兴车辆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彬曾经荣获辽宁省学雷锋最佳播种园丁奖、全国第三批岗位学雷锋标兵等荣誉称号。为什么?她将雷锋精神当成这家民营企业党建工作的法宝。在该企业,“学雷锋”被写进职场合同,员工做好事被纳入考核激励机制,成为企业的党建模式和特色文化。

  从党建的角度,这种雷锋式党建模式确实值得借鉴和推广。

  总策划:程谟刚 兰宝刚

  总执行:罗宪杰

  策划执行:伏桂明

  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

  供图:陈赫

  编辑:赫明

  责任编辑:刘新阳 邸雪莹 魏爽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