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普”数据看沈阳市人口发展新变化:沈阳常住人口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是一座城市的发展的基础,人口增长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未来潜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显示,2020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907.0 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 96.4 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 1.13%,高于全国 0.60 个百分点。在全省乃至东北三省人口负增长的大背景下,沈阳市常住人口实现逆势持续稳定增长。
常住人口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七普”数据显示,2020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达到907.0 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增加 96.4 万人,增长11.89%,年平均增长 1.13%,高于全国 0.60 个百分点。沈阳市人口总量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由 2010 年的 0.61%提升到2020 年的0.64%,占全省人口比重由 18.53%提升到21.30%。
值得一提的是,2020 年沈阳市常住人口中的外来流动人口(简称外来人口,即在本市居住,离开其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外市、地人口)规模达到 205.1 万人,占全市常住总人口的22.61%,比 2010 年六普时期增加 114.4 万人,增长126.13%。全市外来人口居住地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市内九区集中居住了全市94.83%的外来人口。铁西、浑南、沈北和于洪4 个地区的外来人口规模都达到 20 万人以上,其中居住在铁西区的外来人口为31.2万人,是全市外来人口最多的区。 全市外来人口中,14 岁及以下人口占 8.80%,15—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占79.79%,60岁及以上人口占 11.41%,由此可见,外来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人口性别结构均衡,老龄化程度加重
性别结构较为均衡。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52.1万人,占49.85%;女性人口为454.9万人,占50.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 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10年六普的 102.10 下降为 99.38。男女比例较为均衡。从历次 4 普查数据来看,全市人口性别比呈逐年下降趋势,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性别比为 116.98,数据偏高,然后逐年下降,六普时期降至 102.10,七普第一次出现女多男少情况。
数据显示,2020 年全市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10.8万人,占23.2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0.3万人,占 15.47%。与 2010 年六普相比,比重分别提高7.94和 5.10 个百分点,两个比重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均排在第2位,仅低于大连市。分地区看,全市各地区老年人口占比均不同程度提高。2010年六普时期辽中区和两县一市 4个地区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均不超过 10%,比重低于市内五区,但10年来,随着远郊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尤其青壮年人口的出走,这4个地区人 6 口在迅速老去。2020 年4个地区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均大幅提高,全部达到 17%以上,超越了其他地区老龄化水平。尤其法库县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19.39%,意味着法库全县每 5 个人中就有 1 名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全市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
家庭人口规模核心化,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沈阳市常住人口共有394.9万个住户,其中家庭户374.9万户,集体户 20.0 万户,分别比2010 年六普增长32.03%和 86.62%。家庭户人口为 817.3 万人,集体户人口为89.7 8 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人口为 2.18 人,比2010 年六普的2.65人减少 0.47 人。家庭户规模持续缩小。
从家庭户规模构成看,2010年六普时沈阳市在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前3位的依次为三人户、二人户和一人户,经过 10 年发展,目前家庭总户数中占比重居前3位的已演变成二人户、一人户和三人户,二人户已成为沈阳市家庭户规模主流。值得关注的是,沈阳市一人户的增长更为明显,一人户户数从2010年的46.8万户增长到2020 年的116.3 万户,增加了69.5 万户,比重从16.48%提高到 31.02%,提高了 16.54 个百分点。一人户和二人户的大幅增加说明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等正逐步成为沈阳市家庭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沈阳市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势越发明显。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在全市全部家庭户中,居住在普通住宅的家庭户有357.1万户,住所住房建筑面积为28352 万平方米(居住在集体住所、工作地等住所的家庭户9的住房情况未纳入普查范围)。家庭户户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0年六普的71.11平方米逐步提高到现在的79.38平方米,增加 8.27 平方米。家庭户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由2010年的26.79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36.13 平方米,增加9.34平方米,增长34.86%。
2010 年以来沈阳市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居住情况无论是住房建筑面积总量,还是户均、人均指标都有很大幅度提高,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高中三年级水平
“七普”数据显示,沈阳市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39年,达到了高中三年级文化水平,比2010 年提高0.71 年,分别比全国(9.91 年)和全省(10.34 年,全国第7)高1.48年和 1.05 年,在 15 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沈阳市人口文化素质大幅提高,人才储备量巨大,是城市发展的极大助力。
出生人口二孩率明显提升
在普查时点前一年(2019 年 11 月 1 日至 2020 年10 月31 日)沈阳市的出生人 11 口中,第一孩占 70.86%,第二孩占27.77%,三孩及以上的占 1.37%。与 2010 年六普时期相比,一孩比重下降14.44个百分点,二孩比重上升 13.68 个百分点,三孩及以上比重上升 0.75 个百分点。国家“单独二孩”“全面两孩”等决策部署和政策的措施,促进沈阳市出生人口出现回升,出生人口中二孩比重也明显提升。
少数民族覆盖更广,人口增加
2020 年沈阳市共有 56 个民族人口,比2010年六普增加4个民族。其中,汉族为813.7 万人,占总人口的89.72%,55个少数民族为93.3 万人(包括其他未识别民族和入籍人口),占总人口的10.28%,沈阳市少数民族覆盖更广,少数民族人口增加。
全市超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5个。其中,满族57.0万人,占全部少数民族人口的61.11%;蒙古族13.5万人,占14.50 %;朝鲜族8.9 万人,占9.51%;回族6.3万人, 12 占 6.79%;锡伯族 5.3 万人,占5.73%。五大少数民族人口共 91.1 万人,占全市全部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97.65%。
指尖客户端、沈报全媒体记者 金丹
编辑: 张建芳
责任编辑: 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