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非凡十年 教育巡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沈阳城市建设学院“非凡十年 教育巡礼”
十年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两个五年规划的勇毅前行,切实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转设更名,第一个五年应势而起
2013年,教育部批准沈阳城市建设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学校,开启了学校发展建设的新篇章。

2013年,学校举行校名揭牌仪式
学校提出努力实现学生的成才梦、教师的幸福梦和学校的发展梦的“城建梦”,确立了建设国内优秀高校的新目标。2015年,成功召开第一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党委委员和纪委委员。党政领导交叉任职,充分发挥党委政治核心作用,确保办学方向,完善党委、院系党组织、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学校提出了全面实施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建立健全科学管理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建设发展理念。不断加强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在第一个五年发展期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明确了发展思路,不断提升内涵建设,被确定为全国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单位,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实行校系(部)两级管理体制。增设项目管理办公室等10个组织机构,增设思政部、留学生院、国际足球学院、音乐系等4个教学单位。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提高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

学校新校区建设第一教学楼
学校制定了学科专业建设、队伍建设和基本建设三个规划,落实提高教学质量等九项工作任务,确定“主动适应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发展思路。新增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造价2个本科专业和数控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等11个高职(专科)专业。确定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3个专业为首批重点建设本科专业。制定22个本科专业发展规划,专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13年,学校成立科研处和城市发展建设研究院等9个研究机构,科研经费进款实现突破,科学研究水平有所提升。设立校级科研基金,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校学术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学校独立办学后,实现了办学类型多元化,并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在第一个五年发展期间,累计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118家。毕业设计环节在实习、工程实践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率达50%以上,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同时,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五年中,引进了一批“双师型”和具有国外留学背景教师,建立了一批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务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推行校内“低职高聘”,激发教师潜能,选聘富有经验的教授担任系、部领导和专业带头人,职称结构日趋合理。
在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一路向好的同时,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实现突破。2013年以来,学校全面启动国际交流与合作,获批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为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2015年,学校举行首次留学生开学典礼
快速发展,第二个五年乘势而上
经过第一个五年建设期,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在快速发展中找到了一条符合民办高校实际的发展道路。在学校办学目标指引下,学校乘势而上,充分抓住发展机遇,在第二个五年期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2017年,学校党委被命名为沈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2018年,学校党委被中共沈阳市委授予“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是近年来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民办高校党委,同年,学校党委被沈阳市委教科工委授予“先进党委”称号。学校多名教职工先后获得沈阳高校“优秀教师”“沈阳高校师德先进个人”、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学校党员、党务工作人员获得辽宁省委教育工委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大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多个党支部、党员获得校园先锋示范岗、先进基层党组织。学校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召开党建工作论坛,统筹抓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安全稳定工作。

2022年,学校召开党建工作论坛
学校办学定位进一步明确,应用型大学目标清晰。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愿景,重点服务城市现代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学校被辽宁省教育厅列入转型试点学校,开启全面、快速转型发展。
学校传承“业精弘德 学勤出新”的校训,用精神文化引领铸魂育人。进一步凝练出校风、教风、学风和“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提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育,理实结合;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三层办学思路,构建“通识教育、应用教育、专业教育”三层文化。坚持“学生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实施“1133”育人模式,即“牢记一个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一个理念: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依靠三支队伍:辅导员、班导师、学生骨干;实施三大工程:育德、修身、勤学”,促进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教育模式。

学校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
学校进一步完善专业布局,特色专业集群初步形成。科学优化专业布局,设置建筑产业链下的全部专业,本科专业增加至32个,专科专业10个。形成建筑与土木、机械与自动化、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管理与经济、艺术与文学5个专业集群。在此过程中,不断凝练办学特色,坚持面向工程一线,构建了“带着真实问题学,对着真实技术练,按着真实岗位训,拿着真实项目做,照着真实情境育”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五实”育人模式。学校积极深入行业企业一线,充分吸收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专家的意见,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五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均在30%以上,建立就业实习实践基地近230家。
在此期间,学校进一步加大投入,办学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合作交流进一步走向深入。累计培养来自巴基斯坦、尼日利亚、伊朗等23个国家和地区300余名留学生。成立应用技术研究所,培育校级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非凡十年,沈阳城市建设学院不断迎难而上、披荆斩棘,在发展史上书写了一笔又一笔难忘的篇章。展望未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守正敏行、锐意革新,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辽沈现代化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