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陈墨:多类“谈心谈话”捕捉疫情期间育人热点

中新网辽宁 2022年04月13日 10:46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13日电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地处东北沿海地区的辽宁大连多次成为风波中心,驻连各高校纷纷执行封校政策,期间,辅导员住校开展思政工作。当线下思政教育遭遇疫情阻挠,这便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因势而新”的命题。

  东北财经大学墨济工作室是东北财经大学校级立项的辅导员工作室,其工作方向为辅导员九大职责之一的网络思政。工作室立足校训“博学济世”,通过“网络热点育人”、“新时代谈心谈话”、“校园网络风采展示”三种途径作为日常工作开展的核心。

  疫情期间,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广度与深度,工作室师生主动思考,研判当前形势,确定了以“转移焦点、转变思维、转换位置”为中心的“三转”工作思路,与“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创新方法”的“三创”工作形式。为真正做到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起来,因地、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开展工作,墨济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网络思政活动:

  一、坚持“热点育人”工作

  工作室以“墨济工作室”公众号作为网络思政主阵地,日常推送中以实时热点讯息为切入点,形成板块【墨济热点】,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四个正确认识。

  工作室结合校园实际情况,设置板块【墨济校园】,针对校园中学生所关注问题及现实矛盾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辩证思考,合理解决问题。

  此外,工作室采用区别与音频、视频、之外的创新网络引导载体,与新华社徐泽宇工作室、“乌合麒麟”等网络画家的风格呼应,创作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原创绘画作品。网络原创漫画也在设计与监修当中。

  “热点育人”工作不仅仅为学生提供了正确的三观导向,更为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实现了工作室“转移焦点”的工作思路,真正做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思政工作理念。

  二、多种“谈心谈话”创新

  受疫情影响对于辅导员工作的挑战与启发,工作室结合新时代的谈心谈话方式和理念,打破了“辅导员不在学校就不能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运用线上线下、群体个人、匿名实名等谈心谈话模式,采取TAPE、钉钉、微信、邮件、直播、面谈等多种途径,充分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诉求,解答学生困惑,疏导学生情绪,让学生们真正“听到”。

  3月15日、3月23日、4月4日、4月11日,工作室辅导员通过网上直播的形式,平均每人每周一次的频率,线上“露脸”与学生“唠嗑”,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通过辅导员的人生履历和教育理念,化解学生疫情期间的焦虑情绪。

  封校工作期间,工作室辅导员通过微信电话、直播答疑、线下面对面沟通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既为同学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解答了学业成长问题。工作室各位老师期间共解决问题485起。系统化谈心谈话144次。

  结合新时代大学生不善于正面反映问题的情况,工作室全体辅导员老师使用“tape匿名提问箱”APP,对学生们的思想问题,情绪问题,政策困惑,生涯困惑等进行疏导,同时也对于大多数提出的相似问题,在网上以直播、网文等形式集中解答。

  期间,工作室辅导员也通过群发邮件的形式,为同学们近期关注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提出不同思考角度,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当前错中复杂的国际局势,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相关书籍,不断深入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工作室主导的多途径谈心谈话模式,是原有辅导员工作方式的拓展和补充,提高了辅导员谈心谈话效率的同时,更加促进了辅导员工作的时代进步。实现了工作室“转变思维”的工作思路,真正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泛覆盖与分类指导结合。

  三、补全“官方反馈渠道”创新

  疫情期间,学校为充分做到以学生为本,健全“服务育人”机制,以学生反馈,学院收集,学校解决的三级联动模式,非常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了疫情封校带来的诸多不便与生活问题。在此期间,墨济工作室充分利用“匿名提问箱”的工作方法,设立匿名反馈通道,帮助思想上有“实名恐惧”意识的同学建立问题解决通道。

  匿名提问箱,作为“官方反馈渠道”的补充,得到了同学们的充分认可,也良好地帮助学校化解了学生因客观环境存在的焦虑隐患,实现了工作室“转换位置”,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切实做到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政工作理念。

  四、活动“参与体验”创新

  疫情封校期间,学生们情绪低落。为展示高校积极风貌,展现乐观抗疫精神,工作室老师亲自“亮相”,以短视频舞蹈形式,引导学生先“笑起来”,调动学生氛围,为之后“动起来”形成非常好的引领作用。

  封校并不是封人,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加重要,工作室以辅导员老师先“下场”,带领学生们开展拍摄短视频,徒手健身PK,羊毛毡戳戳戳,打沙包,飞盘游戏,剧本杀,等“八项活动”带领全校学生“动起来”。

  此类活动的开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进舒缓情绪的活动中来,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切实做到了“线上线下与师生共建相结合”的工作室教育理念。

  五、全面“生涯指导”路径

  疫情期间,学生焦虑情绪会反映在所有方面,工作室以“转换位置”的思路,积极为学生解决生涯迷茫问题。工作室结合学校内各个层次各个年级的生涯需要,从考研、考公、就业、学业规划等多个方向寻求专业指导师,量身定制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以校友联动方式,寻求优秀HR校友,线上指导学生的履历总结与简历设计。

  六、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建构

  辅导员的工作不仅仅是学生工作,还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是辅导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作室关于辅导员谈心谈话的多样性探索,工作室周期性开展“谈心谈话多样化有效性探究”为主题的沙龙活动。目前,工作室每期邀请一名有经验辅导员参与研讨,与工作室辅导员研讨谈心谈话案例与心得,形成有效的学生谈心谈话案例,为后续的深入理论研究做好案例和数据积累。

  良好的反馈机制,让辅导员知道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创新的反馈机制,让学生更加青睐运用

  良好的沟通方法,让辅导员便于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

  创新的沟通方法,让学生更加信任老师的理念

  良好的宣传方式,让辅导员更容易走进学生内心

  创新的宣传方式,让学生更加接受时代的召唤

  任何改革和创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非常艰难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的改革开放精神,始终贯穿着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中。目前工作室刚刚运营一年有余,经验非常不足,也遇到了很多“新思想”与“旧理念”的碰撞,遭遇过传统观念的质疑,但新时代对于高校工作创新的召唤,刻不容缓。工作室也会继续坚持守正创新,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日常工作创新,始终保持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生机活力。(本文作者:陈墨,东北财经大学辅导员;东北财经大学墨济工作室主持人;“信仰行路人”思政工作团队成员)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