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沈阳】经济日报:别再误读沈阳
你心中的沈阳啥样?如果你不了解沈阳,可能还停留在东北这嘎达又冷、发展又不快的刻板印象上。以GDP排座次,沈阳在全国排名都三十开外了,这还是那个给全国无偿输送设备、人才、技术的“工业长子”吗?沈阳,你是否两鬓染霜青春不再?
但走进沈阳,重新认识沈阳,你会被沈阳的奉献所感染,你会被沈阳的担当所打动。
多年来,辽宁省沈阳市坚持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辽河湿地景观水清安澜,蒲河生态廊道宜居宜业。
与沈阳人唠嗑很有意思,你若质疑地问,“沈阳有啥?”他马上怼回来,“沈阳没啥?”
是啊,沈阳没啥?沈阳工业门类之齐全在东北首屈一指。从天空,到地上,至水下,歼击机、乙烯三机、深潜机器人——这些大国重器首产沈阳。
再看“嫦娥”探月、“祝融”探火、“蛟龙”入海——这些“中国骄傲”屡见沈阳身影。
沈阳是国家深空深海深地技术的策源地之一,怎能没有沈阳!

沈阳城市风光(资料照片)
即使不PK这些大家伙,细至毫末的集成电路产品,在万分之一头发丝的维度上,沈阳亦有不俗贡献。
辽宁社科院副院长梁启东教授对沈阳有中肯评价:不可唯GDP等单项指标遮蔽沈阳的勇毅担当,沈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肩负维护国家“五大安全”的战略使命,关乎国家发展大局。

沈阳城市风光(资料照片)
敢于承担使命,意味着“君子不言利”,意味着奉献付出远大于索取。
讲一个故事吧。
“能源安全”四个字有多重?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心里知道。2017年,公司接到国家任务,为“疆电外送”重大工程生产换流变压器。输电线路起于新疆昌吉,止于安徽古泉。装备高大上到啥程度?要支撑3200多公里的电力传输安全,±1100千伏变压器重达800多吨。
先别说生产有多么不容易。就是想把这个大家伙运出去就愁死个人。企业曾尝试运±800千伏变压器,那是个怎样的大排场?要派上近300个轮子的特种运输车,而且白天不能出行,只能在夜间由警车开道。路窄的地方还不行,得重新铺路。脑补一下吧,这回要把±1100千伏变压器从沈阳运到新疆,可行吗?可能吗?
无奈之下,企业想到一招,为生产这一套设备,去新疆专门建个工厂!
1950年9月,国徽图案诞生后,“制作新中国第一批国徽”的任务随即下达到沈阳第一机器制造厂,也就是沈阳第一机床厂的前身。这是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内的一枚金属国徽的故事。
只产一回,只用一次。就像我们买菜、拌馅、和面、擀皮,忙活半天,就为包一个饺子。这得多大的边际成本啊?亏钱也要做!公司的负责人只说一句:“国家需要就是第一需要!”
特制定产,然后,很难再有“然后”了。
这样的例子,俯拾即是。
为了产业安全,沈阳鼓风机集团多次突破关键的“卡脖子”技术,超大型乙烯三机接连横空出世,让跨国巨头低下傲慢的头颅,降价以求;为了突破封锁,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拥有最全的机器人生产线,明知“大而全”不利于专业化、市场化竞争,也要肩负全面自主化的产业使命。
沈阳飞安飞行科技有限公司,是东北唯一一家为飞行员提供模拟飞机飞行培训的企业。该公司的模拟驾驶舱可以模拟雷电气候造成的飞机颠簸等,在这里,可以完全仿真培训飞行员。
这是责任之重、使命之重。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肩负维护国家国防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神圣职责,即便无法变现为产值和利润,无法量化为GDP和财政税收,亦责无旁贷。
既要扛沙袋,又要百米冲刺。既要讲奉献,又要赚钱养家。沈阳磨出老茧的双肩啊,不在意被误解,也不指望误读的声音消弭。

沈阳城市风光(资料照片)
因为只有实干、实绩,才能赢得尊重。
沈阳市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专项行动坚定铺开。向高端,以高新技术聚集势能,以企业为主体联合产学研用,突破“卡脖子”难题;向智慧,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借助数字技术改“头”换“芯”;向聚合,以头部企业的巨大优势,拉动带动本地配套;向灵活,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勇于刀刃向内。
沈阳振兴,改造升级“老字号”是当务之急。近日,记者一行来到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集团有限公司和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两家企业都是当地已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
经辽宁方大集团加入混改,推行“赛马”机制的东北制药,从破产“休克”边缘“活”了过来。干部队伍,带活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公司动真格下调近150名中层以上干部。干事热情,激活了。“前有金山,后有老虎。”企业没有闲人了,每个人都愿意多想一步、多干一些。混改当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六成多。
沈阳“老字号”,以新为心,强势回归。
位于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的红梅文创园,其前身是当地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字号企业红梅味精厂。经改造,旧厂房已成功实现由工业遗存到创意园区的活力转变。
“新字号”的短板也在补齐。沈阳扩大高水平科技供给,加快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争创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以壮大新动能为重点,大力培育具有行业引领力的头部企业、具有潜在颠覆力的颈部企业、具有很强爆发力的腰部企业。创新主体“出苗快,长势旺”。2021年底,沈阳市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567家,是2018年建立统计指标之初的4.6倍。
登高望远,沈阳将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等产业,打造一批“新字号”领军企业和标志产品,形成梯队、壮大阵容,汇聚磅礴的振兴“新势力”。
拥有丰富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场景资源的沈阳,发现发掘了工业互联网的“新赛道”。沈阳企业搭建的“链上辽宁”互联网平台,集聚省内13万户工业企业和19万种工业产品,建立了十万“企业码”,初步实现辽宁产业资源云上集聚。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沈阳也是“蛮拼的”。
机器手臂在智能工厂上下舞动,无人驾驶物料车来回穿梭,智慧停车让城市交通井然有序。走进新时代的沈阳,新能源汽车、机器人、集成电路、航空、医疗装备等具备先发优势的产业“新势力”正加速崛起。
沈阳人天生乐观幽默,有铁一般的坚强坚韧。“我们乐见沈阳的美,愿意成就沈阳的好。”我们接触到的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沈阳人,原本是那么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