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一首小诗邀伙伴 开创禾丰大事业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8月07日 15:12


  ——专访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

  今年5月,在禾丰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中,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卫东提起一桩往事,他说:“三十年前,我用一首小诗邀请六名伙伴共同创业。为了打破外资企业的垄断,大家毅然辞去跨国公司优越职务,来到白山黑水的辽宁,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强盛结合在一起,开始了吉凶未卜,险夷难测的创业人生。”

  1995年4月,金卫东放弃外企高薪,联合一名博士、两名硕士和三名本科生共同创立禾丰,使企业从创立之初就奠定了知识密集型、人才驱动型的专业基因。面对当时凭借技术优势横扫中国饲料市场的强大外资对手,金卫东的底气源于对团队专业能力的自信:“我们比那些外企高管,智商不低,知识素养不差,学习能力更强,更有奋斗精神。”

  禾丰视高端专业人才为核心资产,持续扩容精英团队,从最初的7人,到25人,再到50人。如今的禾丰拥有300余名研发人员,30余处动物实验验证基地。同时,禾丰于2006年与荷兰皇家德赫斯(De Heus)公司结盟提升人才专业度,并在尼泊尔首富Vaidya先生的引领下迈出海外投资第一步,目前合作伙伴遍布全球多个国家。

  经过30年的发展,禾丰成为一家跨国经营的上市公司,是中国500强企业之一。“现在禾丰每年生产900万吨饲料,养殖加工9亿多只白羽肉鸡,出栏200万头生猪,经营近百万吨饲料原料,把这些产品用卡车装载排成一列,可达8000公里。”金卫东在接受中新网专访时,不无自豪地表示。

  从创业之初,禾丰就将全部力量聚焦于产品力与技术研发。他们立足技术密集型的预混合饲料领域,提出“同样质量价格更低,同样价格质量更好”的口号。这背后,是持续的配方优化、工艺革新和严苛品控,旨在提升饲料转化率、保障动物健康,用实实在在的效果赢得市场信任。配合过硬的产品,禾丰以“三天拜访、五天送货”的效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东北预混料市场迅速站稳脚跟。2008年,禾丰进入肉鸡产业化领域,经过十余年发展,已形成涵盖肉种鸡养殖、孵化、饲料生产、商品代肉鸡养殖、肉鸡屠宰加工、调理品与熟食深加工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禾丰位居全球顶尖肉鸡生产商第五名,并成为亚洲白羽肉鸡领域的龙头企业。2018年,禾丰开始进入猪养殖、饲料与屠宰加工的一体化业务领域,2021年正式更名为“禾丰食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金卫东对禾丰事业发展三十年阶段的总结与展望。谈及驱动禾丰事业继续发展的力量,他归纳为科技硬实力、产业链聚合力和人才向心力。

  面对未来,金卫东提出“在永远变化的世界里保持向前”的理念。他鼓励企业持续深耕科技研发,通过智能化生产线和数字化管理提升效率;同时深化产业链协同,从饲料生产延伸到畜禽养殖、食品加工的全链条布局。在人才战略上,他坦言当前农业院校生源质量的变化带来挑战,但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命题。

  正如金卫东在三十周年庆典上的总结:“我们用饲料改变了亿万国人的餐桌,用实干书写了中国农牧业的奋进篇章。面向未来,禾丰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人才优势为基石,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农牧企业的担当与力量。”(完)

  文 王冰 张钰雪;摄像 刘禹辰 韩浩天;剪辑 韩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