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方大-瑞金急危重症论坛聚焦“生命救治链” 共谋高效新策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7月26日 11:06


  7月25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辽宁方大总医院联合主办的“瑞金-方大医学论坛首届急危重症与围手术期医学论坛”在辽宁方大总医院圆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参加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原副院长、辽宁方大总医院院长陈尔真主持了本次论坛。来自上海、辽宁等地的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急危重症与围手术期医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先进技术和临床经验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以提升相关学科的服务能力,推动区域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大师讲坛环节,众多专家带来了精彩分享。上海长征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文放分享了《上海急诊医学质控经验分享》,为各地提升急诊医疗质量提供了借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主任李铁刚讲解《ECMO在急诊的应用》,让与会者对该技术在急诊的应用有了更清晰认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针对创伤相关出凝血障碍的问题与干预策略进行了分析。此外,瑞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瞿洪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谭文斐、瑞金医院麻醉学终身教授于布为等专家,还分别就重症营养的质控管理、术中心跳骤停、新冠救治的麻醉科方案等内容展开分享。各位专家的分享聚焦临床实际问题,带来了前沿理念与实用经验,引发了在场人员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在大咖论道环节,与会专家围绕“如何以生命救治链为抓手,提高相关学科的服务能力”展开了深度研讨,各位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提出了极具建设性的见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钟鸣从学科发展的系统性角度出发,提出以完善学科发展框架为根基,以精准挖掘和培育专业人才为动力,以强化信息化建设为技术支撑的三位一体发展策略,为提升学科综合服务水平指明了路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麻醉一科主任吴秀英立足临床实践的关键环节,强调需着力强化手术科室对急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与高效处置能力,这是筑牢生命救治防线的核心要素,对提升围手术期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从多学科协作的维度深入剖析,指出多学科高效协同是提升生命救治链效能的关键,而各学科自身能力的精进则是协作的坚实基础。他着重强调了持续学习对学科发展的驱动作用,提出应从管理层面构建规范化流程体系以保障协作顺畅,同时倡导摒弃空想思维,运用系统化的“项目制方法”,结合本院实际精准定位目标,以项目化推进模式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实现学科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北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高燕结合新院发展实际,提出在开院初期需重点攻克患者病情复杂度把控与医疗团队协作磨合难题,为新医疗机构快速构建高效救治体系提供了切实思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内分泌代谢病学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急危重症与围手术期医学作为医疗体系的关键环节,直接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与预后质量,各学科必须打破壁垒、强化协作,共同完善和优化生命救治链,同时注重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持续提升医疗团队的整体素质与技术水平,以顺应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在总结发言中,宁光院士进一步阐释了举办瑞金-方大医学论坛的深层意义,他认为社会资本办医的高质量发展与公立医院的进步相辅相成,唯有二者良性互动,才能让中国百姓在就医领域真正受益。他特别指出,辽宁方大总医院始终坚守服务百姓的初心,不以盈利为目的,是社会资本办医践行公益属性的典范。对于社会资本办医的发展路径,宁光院士明确表示,学术建设是核心支撑,为此决定将瑞金-方大医学论坛常态化,每月举办一次,汇聚行业内的专家大咖分享前沿技术与科研成果,搭建跨学科的学习交流平台。他谈到,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跨学科领域的知识或许初期难以完全理解,但通过持续参与、耳濡目染终将逐步掌握,希望各医院以此为契机加强互动协作,共同推动辽宁方大总医院的发展,为区域医疗事业进步贡献力量。

  此次“瑞金-方大医学论坛首届急危重症与围手术期医学论坛”的成功举办,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医护人员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学术成果的分享与合作。通过大师讲坛和大咖论道等环节,众多前沿知识和宝贵经验得以传播,为提升急危重症与围手术期医学的诊疗水平和学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体现了辽宁方大总医院在汇聚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区域医疗发展方面的积极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