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向海图强”辽渔集团在市场攻坚和改革创新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22日电 辽渔集团深入贯彻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定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提升行动,全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打造“党建强、发展强”双强型企业。在2023年首战之年实现利润总额1.59亿元,同比增长145%的基础上,2024年攻坚之年实现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78.7%,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今年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14.64亿元;完成利润总额1.25亿元,同比增长31%,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

辽渔集团成立于1945年,作为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国营水产公司,也是东北地区唯一以海洋经济为主责主业的省属国有企业。80年一路走来,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专注蓝色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主动发挥国有企业在行业引领和带动作用,在远洋渔业、国际渔港、叫行拍卖、保税冷库、精深加工等产业创造了国内同行业多个第一,形成国内最完整海洋渔业产业链体系,同时拥有国内领军的客滚运输企业,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成为国家、省市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骨干力量。
面对资源和市场深刻变化,坚持系统谋划,突出创新引领,果断退出传统捕捞作业方式,集中资源力量发展南极磷虾战略性新兴产业。2023年,自主设计投资5亿元建造的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极地渔业重大装备首次处于世界领先。继3月份创729吨全国单日高产后再传捷报,6月份单日捕捞量连续突破千吨大关,南极捕捞、船上加工能力达到并超过了设计水平。6月16日单日捕捞量1016吨,17日再创1019吨新高,接连刷新我国南极作业船舶单日捕捞量最高纪录。这一历史性成绩标志着我国极地渔业重大装备首次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成功实现从传统渔业向极地渔业现代化转型发展。

在企业转型发展关键期,坚持向改革要出路。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一企一策”改革方案,以“三能”机制改革为突破口,确立了试点先行、总部示范、分步实施的改革路径,去年,全面完成了集团总部、13家二级公司和控股上市公司“三能”机制改革。在去年全面完成“三能”机制改革基础上,今年重点推进开展“回头看”,坚决防止“一改了之”“改制不改治”等问题发生。重点围绕各类专业人才“引进、使用、薪酬”三方面深化“三能”机制改革,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引导作用,全面激发各经营主体市场活力。通过引进高端人才和关键人才,带动新兴产业发展,真正把发展干将、改革闯将、攻坚猛将选出来用起来,同时,坚持“强业绩导向”,着力推进薪酬分配向科技人才、营销人才“双倾斜”,通过对标国内外先进企业,合理确定科技团队、营销团队薪酬水平,设立三档薪酬目标,拉高业绩标准、拉开薪酬差距,形成让想干事、会干事的人才队伍能干事、干成事良好氛围。
下一步,辽渔集团做精海洋捕捞产业,构建集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运输补给、海洋食品、海洋生物于一体的国际领先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极地渔业战略支撑地,助力国家“蓝色粮仓”建设。做优港口物流产业,发挥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作用,建立国际船代、港口中转、国际贸易、冷链物流、交易批发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打造东北亚水产品中转贸易中心。做强客滚运输产业,推动港航一体创新升级发展,形成“渤海湾全航线+10艘客滚船靠泊”规模,打造现代化客滚航运中心,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交通枢纽,成为畅通辽鲁海上交通南北大通道的重要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辽渔集团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发展海洋经济战略部署,坚持党建引领,深入推进党建与经营相融互促,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好打赢决战之年决胜之战,在国家和省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更大的担当作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