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御用贡米到百姓餐桌 这款大米在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出名了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22日电(记者赵桂华)“晶莹如水晶、粥泛翡翠色、冷饭不返生”,这说的就是来自沈阳市沈北新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水大米。“一碗清水大米饭,无需配菜也能让人吃得津津有味,从揭开盖子的瞬间,满屋都是令人陶醉的稻谷芬芳……”吃过清水大米的人如此感言。
7月22日,中国新闻社记者由辽宁省沈阳市获悉,在日前闭幕的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上,从御用贡米到百姓餐桌的“清水大米”成为了受人瞩目的焦点之一。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清水大米”是沈北新区大米的综合品牌,大家耳熟能详的“稻梦空间大米”,“沈北七星大米”,都属于同一纬度黄金种植带的清水大米系列。不仅畅销国内多个省市,还远销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千年稻香传承,一脉水土滋养
清水大米,一个源自清朝顺治年间的名字,承载着一段古老的传说。据史料记载,清顺治十年,当地因古烽火台旁的清澈井水得名“清水台”,所产稻米品质优良。《清通志》记载,此米曾是官商珍品,寻常百姓难得一尝。康熙年间,清水大米被送往黑龙江犒赏边疆将士。1993年,它更是成为中共十三大会议指定用米,声名远播。得益于北纬42°的黄金种植带、七星山甘泉灌溉及长达150天的生长周期,清水大米具有文前描述的独特品质,这份穿越时空的味觉记忆,让清水大米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馈赠,更是绵延百年的农耕文明活态传承。

精工锻造品质,地标香飘四海
沈北新区立足16万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和22家精米加工企业,构建了完整的稻米产业链条。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清水大米严格限定在石佛寺乡、兴隆台镇等12个核心产区生产,通过引进日本先进加工设备和多道精细工序,建立了全程质量追溯体系。经检测,其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等6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特别是钾、镁含量较普通大米高30%左右,为产品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清水大米。“沈北的大米的确好吃,我们全家常年吃的要么是‘稻梦空间大米’,要么是‘沈北七星大米’,煮出的饭自带光泽,口感细腻,仿佛能尝到四季的风雨与阳光。”刘女士感言。
7月7日《中国知识产权报》专题报道沈北新区“清水大米”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作成果,标志着传统农产品的品牌化蜕变。


文旅融合创新,品牌增值惠民
据了解,依托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清水大米”正构建起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锡伯族故里兴隆台镇,稻田画观光与农耕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在智慧农业示范区,数字化育秧、无人机运秧等科技手段勾勒了沈北现代化大农业图景;连续举办的稻米文化活动,让“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意境照进现实。

这种创新发展模式,不仅使400年历史的“老味道”焕发新生,更激活了周边村庄发展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从御用贡米到百姓餐桌,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产业体系,“清水大米”的品牌故事正在黑土地上续写新的传奇。
当前,清水大米正以标准化种植为基础、品牌建设为引领、产业链延伸为支撑,持续提升稻米产业附加值。
沈北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社记者,未来,沈北新区将充分发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优势,进一步强化品种选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和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稻米产业生态,推动“清水大米”向高端化、品牌化、国际化迈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图片均由沈北新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