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普兰店区四平街道:雨过天晴管护忙 金果飘香产业兴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10日电 进入夏季以来,连续的降雨成为农业生产需要克服的难题。近日,辽宁大连遭遇强降雨天气,雨过天晴后又迎来高温,大连市普兰店区四平街道的果农们抢抓农时,积极开展雨季果树管护工作,为设施大樱桃来年丰产丰收筑牢基础。
近年来,四平街道充分发挥独特的气候、水土、地理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大樱桃产业,现已成为拥有3700余座反季樱桃设施大棚,年产量900万斤,年产值近5亿元的特色农业街道。
俗话说“樱桃好吃树难栽”,当前樱桃树正进入关键管理期。气温将近30度,棚农于富久正在放下大棚棉被,因为他管理的樱桃大棚的棚内土壤黄黏土比例较大,透水性不太好,为了防止更多雨水进入棚内,没有选择撤下大棚膜,虽然这样能减少棚内雨水,但是温度太高需要将棉被放下降温。
在樱桃棚内,他很自然地一边说话一边将新长出的枝丫进行掐尖,“要在长出两三根嫩叶的高度掐,这样既能长出新叶,又能为花芽生长储存能量”。据他介绍,夏天樱桃树管护最重要的就是照顾好樱桃树的树叶,树叶一旦掉了,花芽就会因为养分充足而立即开花,从而影响休眠后产量。要想不落叶首先要做好大棚的排水,树根涝了,树叶就会落,然后要做好病虫害防治,潮湿炎热的天气易滋生炭疽病菌和产生红蜘蛛虫害。同时,通过夏施肥增强树势,提升果树养分和自身抗病能力。
四平街道经过20多年的设施农业发展,很多农民通过不断探索学习,逐步转型成各自领域的“技术员”。如今在四平街道,樱桃或樱桃大棚已取代百姓家长里短成为最流行的话题。这背后,正是科技兴农的力量在深植厚培,从大棚温控的精准调控到品种改良的科学培育,再到病虫害防治的技术革新,充分发挥了农民首创精神,科技不仅让土地焕发新活力,更让“技术员”们在田间地头种出了增收致富的新希望,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一颗颗红玛瑙般的大樱桃,正逐渐成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的“金果子”,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