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太平街道:“四微治理” 建设和美新苑

中新网辽宁 2025年07月08日 14:53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8日电 太平街道新苑社区以“幸福新社区”建设为契机,创新构建“四微治理”模式,将红色力量注入11个网格,把4163户居民的心愿化作“微改造、微服务、微调解、微活动”的实在举措,形成“幸福满院,和美新苑”的党建品牌。

  微服务:点亮民生“心灯”,温暖触手可及。新苑社区通过划分的11个网格,构建起6大片区的治理骨架。通过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N个联络员多元化的运行体系,汇聚了老党员、楼栋长、志愿者和九小场所负责人的力量,让治理更加协同高效。在辖区内新元小区和世纪嘉年华小区,建立的“心愿”党员服务站,为居民提供“定点、定时、定责”的贴心服务。代办、领办事项80余件,真正做到“群众下楼找党员,不出网格能解决”。同时组建了“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推行“积分超市”激励机制,吸引200余名居民参与反诈宣传、环境整治等活动30余次,形成了 “服务换积分、积分兑奖励”的良性循环。

  针对无物业老旧小区,打造了社区托管型“红色物业”,建立“1+3+N”共治共享新模式,组织居民制定《居民公约》,成功推动解决了新元小区居民反映强烈的健身娱乐空间不足、公共绿化缺失等民生关切。这一创新实践,不仅补齐了小区的“微服务”短板,更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让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与美好。

  微改造:刷新家园“颜值”,细节传递温度。社区以“绣花”般的精细功夫,实施了口袋公园、微广场等23个微改造项目。在新元小区,用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在新元小区398号楼前方建造“O型跑道与文化长廊交融”的微广场,给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369号楼制作墙体彩绘,让小区充满了艺术气息;在锅炉房周边筑起围挡,隔绝脏乱差,还在围挡上绘制精美墙画,实现环境与艺术的双提升;新建带充电桩的停车棚,可容纳30辆电动车停放,有效解决了居民充电难题。此外,新元小区还成为全区首批无物业小区管理试点,开启社区治理新篇章。

  同时,为照亮无物业小区居民的夜行路,新建了17盏路灯;对鑫普小区等老旧小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替换145套排水管道、改造排水系统、修复散水区域、铺设4000平方米彩色地砖;对世纪嘉年华小区入户受损道路、南苑小区化工楼小桥进行修缮。一系列微改造,让居民生活更加舒适宜人,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微调解:筑牢和谐“根基”,矛盾就地化解。矛盾在基层得到及时化解,是新苑社区和谐稳定的关键举措。网格党员们每日走访巡查,用“平安日记”记录居民诉求,用“网格清单”解决问题。从鑫普小区的排水管更换到民政小区的居民反映楼道感应灯不亮,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记录对待,每一个诉求都得到积极回应。通过“板凳评议团”的民主协商机制,社区成功化解了南苑小区文化长廊修缮、新元小区机电箱占地争议等57起纠纷案件,让邻里之间重归于好。依托街道“1 + 1 + N平安工作组”,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小组,每周开展“自主排查 + 居民反馈 + 部门移交”,联合“三官一律一司”,通过“评理说事点”“法治超市”实现“排查—调解—回访”闭环管理,让矛盾无处遁形。每月召开的“幸福新苑·社情交流”会,邀请九小场所代表、物业、居民共商共治,解决停车位不足等民生问题43件,让社区更加和谐有序。

  微活动:凝聚社区“温情”,文化浸润人心。新苑社区通过“红色传承强信念”“邻里互动增情谊”“养老服务暖人心”三大活动,凝聚社区温情,让文化浸润人心。邀请退役老兵开展“老红军讲故事”活动,引导居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5年6月举办的首届“新苑百家宴”活动,100余位居民欢聚一堂,形成了“邻里相亲、守望相助、文明和谐”的社区氛围;“社区邻里节”“趣味运动会”“文化讲座”等活动常态化开展,吸引500余人次群众参与。社区还依托“养老服务驿站”,为老人提供健康义诊、上门代办等服务,覆盖老年群体120余人,让老年人感受到社区的关爱与温暖。

  新苑社区党委以“四微治理”为抓手,从细微之处精准发力,推动基层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服务零距离、幸福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