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科技特色!沈阳浑南区开展九大行动 打造与“百万人口新城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28日电(记者赵桂华)发挥浑南区独有优势,聘任10位重点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的技术专家作为中小学科技副校长,带领孩子们走进实验室、走进大科学装置、走进科技研发和生产一线;打破校服“学校统购”模式,由全区统一款式、统一招标,家长线上线下自主选购,确保学生校服质优价廉;强化“校园餐”全流程监管,充分发挥区纪委、教育局、市场局、卫健局等多部门联合监督作用,紧盯进货查验、加工制作、入口就餐、资金使用等重点环节,实施全域“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监督……

2月28日,沈阳市浑南区召开教育大会,会上提出到2027年末,要建成与“百万人口新城区”相匹配的一流教育的总体目标。为此,浑南区出台一系列强力举措,包括《浑南区关于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教育大会精神 加快推进教育强区建设的行动计划(2025-2027年)》《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方案》《浑南区教育局与本溪市教育局战略合作以及五十一中学与本溪高中深化合作办学工作方案》《强师惠师“二十条”举措》和《“清风校园”建设实施方案》等方案内容,系统绘制出教育强区发展蓝图。
“我们要全面落实《行动计划》各项任务,坚持质量乐学并重、校长教师并进、家长社会协同,加快推动我区教育实现质变和跃升,为沈阳建设教育强市贡献更大的浑南力量。”浑南区委书记闫占峰在大会上强调。
中国新闻社记者在大会上注意到,大会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浑南区将要开展铸魂领航、高中攀峰、初中强脊等九大行动。

全面推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
大会提出到2027年末将建成高中2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5所,其中,东北育才浑南科技城学校、智慧第二小学将在2025年秋季学期建成开学,沈阳二中浑南高级中学、创新第一高级中学将在2026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东北中学(九年一贯制)、机器人科技小学、创新第一小学等6所学校将在2027年末完成建设,实现增加中小学学位17490个,达到7万个;新开办公办幼儿园15所以上、新增学位3000个以上,达到1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60%以上等教育资源发展目标。
会上,作为浑南科技城重要教育配套的东北育才浑南科技城学校正式揭牌,浑南区白塔小学“鲁迅美术学院协同育人示范校”、浑南区实验小学“沈阳音乐学院协同育人示范校”两所合作校揭牌,进一步赋能学生全面发展。会上还为全区中小学聘任科技副校长,以全面推进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育。

九大行动推动教育实现质变和跃升
行动一:铸魂领航行动
铸魂育人工程
创建15所思政课改革创新基地校。2025年,小学思政课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确保每个初中和高中都有足够的专职思政课教师。2027年,所有学校实现100%配齐配强专职思政课教师。
实践育人工程
构建“行走浑南”精品研学体系。每年打造20节以上思想政治“金课”,构建区域“红色课程超市”。2025年,建设研学实践教育基地10个。2027年,建成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5个,形成“一校一品”红色育人矩阵。
五育融合工程
推进赛艇等项目进校园,建设全市“足球进校园”试点区。培养学生至少拥有1项艺术爱好、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2025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6%以上。2027年,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保持全市领先位次、达到60%以上,近视率逐年下降1%以上。
行动二:高中攀峰行动
名校领航工
推进沈阳二中浑南高级中学、创新第一高中建设,2026年秋季学期正式投入使用,2027年,成为新优质高中“标杆校”。
优生培养工程
五十一中学与本溪高级中学合作构建“五位一体”协同机制,包括五十一中学加挂校牌“本溪市高级中学合作学校”、 本溪高中择优选派一位校级领导直接参与五十一中学的教育教学管理、每学期两校进行管理团队互访两次,五十一中学每学期择优选拔2-3名班主任、学科教师等派驻本溪高中,本溪高中定期派高三学科教师到五十一中学做复习备考指导讲座等具体举措,实施“卓越学子培养计划”,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特色并进工程
推进校企、校校合作、产教融合,2027年,实现区域内职普融通试点取得突破。
行动三:初中强脊行动
强校建设工程
实施东北育才浑南科技城学校“旗舰校”锻造工程和“少年科学家”培养计划,建设AI科创实验室集群,2025年,东北育才浑南科技城学校实现高起点开办。2027年,建成北师大附中、浑南一中、浑南二中等“名校矩阵+特色路径”双轮驱动的浑南初中教育新格局。
质量优创工程
组建由领航教研员领衔的备考智库。实施“每日一研”集体备课制度。建立三重督导机制和学业质量预警机制。
行动四:小学溢彩行动
一校多品工程
2025年,创建10所特色校本课程体系品牌学校。2027年,实现“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校本课程体系。
学位攻坚工程
推进智慧二小、科技城创新一小等小学建设,新增学位3780个。东北育才浑南科技城学校、智慧二小2025年秋季学期如期开学。2027年,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小学学位供给基本满足需求,具备条件的学校探索开展小班化教学。
校地协同工程
加强与驻区高校联系,共建“未来人才贯通培养实验班”,开发国防教育、建筑美学等特色课程。2027年,形成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双向赋能、共生共荣”的浑南路径。
行动五:学前优育行动
普惠扩优工程
2025年,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8%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90%以上。2027年,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6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92%以上。
课程筑基工程
2025年,完成“1+1+N”游戏化课程图谱覆盖80%公办园,力争四星级幼儿园占比达35%以上。2027年,实现“1+1+N”课程体系100%覆盖,四星级幼儿园占比达40%以上,成为东北地区学前教育创新策源地。
托幼示范工程
2025年,课后托管服务覆盖70%公办园,家长满意度达95%以上。2027年,建成普惠托幼一体化标杆园20所,形成“一园一特色”托管课程体系。
行动六:强师赋能行动
师德引领工程
2025年,评选首批“四有”模范教师50名,教师师德考核优秀率达100%。2027年,教师师德素养良好生态全面形成。
人才强基工程
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建立教师编制及时补充机制。其中,校长职级共设置三级五档,分为高级(一、二档)、中级(一、二档)和初级。高级、中级、初级校长职级比例分别占校长总数的25%、35%和40%,高级校长一档到二档分别为5.04万元/年、4.68万元/年,初级校长3.60万元/年。对校长职级设置硬性条款,通过“五维”评价,实现职级可上可下。2025年,新引入名校长4人、名教师24人,建立青年教师跟岗培养基地10个。2027年,引进名校长达10人以上、名教师突破40人,建设10个名校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
惠师暖心工程
出台《浑南区教育系统强师惠师“二十条”》,其中提倡教师弹性工作、对违规借调行为说“不”、 杜绝教师非教学负担、切实保障教师待遇、保障教师身心健康等惠师举措,建设领军团队、鼓励在岗教师提升与深造、提倡教师拓宽视野等强师举措,让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行动七:教评提质行动
教研支撑工程
实施教学研究、教研员晋阶、教研员内培外育“三项工程”。 2025年,取得省市级以上科研成果10项。2027年,总结推广3项省级、15项市级获奖教学成果。
评价改革工程
推进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评价改革。2025年,完成中小学教育质量智能监测。2027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评价品牌。
课堂改革工程
2025年,建设区级深化课程改革示范学校5所,新评区级及以上精品课程50门。2027年,打造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课程样本。
行动八:改革深化行动
集团示范工程
2025年,智慧教育集团、创新教育集团办学体制更加完善,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提升。2027年,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集团化办学“浑南模式”。
AI赋能工程
试点推进“DeepSeek”“豆包”等人工智能平台在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等方面落地应用。研究启动浑南教育智脑信息管理平台建设。2025年,实现人工智能课程全覆盖,科技副校长配备率100%。2027年,形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教育“浑南样板”。
产教融合工程
2025年,初步建立浑南科技城、高校、职业院校与基础教育学校融通机制。2027年,高新区产教联合体力争创成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行动九:清风润校行动
阳光治理工程
全市首推五大“清风校园”行动,其中,在校服采购方面,实现全区统一招标、购买自主选择,全区公办中小学校服采用相同款式,仅以校徽区分学校,打造具有浑南教育辨识度的浑南校服文化IP;在研学活动方面,打造浑南三大精品研学主题,采取家长选择、学生自愿的方式,优先选取公益性场馆或基地为目的地;在“校园餐”监管方面,通过“制度+监管”全过程守护舌尖安全;在保险购买方面,坚持自愿参保、自主选择,公开招募全国头部险企同台比价,设立专项举报热线,对违纪违规行为从严处理;在教辅征订方面,打造教辅资源共享平台,教辅征订实行全市统一定价,推动教学质量与学生综合素质双提升。2025年,实现师生满意度达到95%以上。2027年,建成清廉高效的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成为全省教育生态建设示范标杆。
平安护航工程
新办校校园一键式紧急报警装置与公安机关联网。2025年,实现校园 “人防、物防、技防、协防”安全100%全覆盖。2027年,成为全市校园安全建设标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