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务发展中书写“警”彩故事
中新网辽宁新闻1月8日电 (通讯员李松泰) 1月8日,寒风中的丹东港矿石码头车水马龙、繁忙依旧,利比里亚籍“库克”轮完成18万吨的铁矿石装卸作业后,满载17万吨铁矿石的利比里亚籍“阿罗娜”货轮缓缓靠泊码头,标志着丹东港口岸再次迎来铁矿石接卸高峰,辽宁边检总站丹东港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连续作战全力保障两艘轮船快捷通关。
凛冽的寒风中警灯闪烁,民警黄旭和同事们正在丹东港铁矿石码头执行实地巡查任务,接到了执勤组关于船舶入境手续已经办理完毕的通知,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他们今天在巡查的路上,高高的举起了警旗,这是执勤路上的靓丽“警”色,更是一份珍藏心底的纪念。
新年新气象,港口通关忙。元旦过后,腹地大宗物资需求量较大,丹东港口岸铁矿石业务通关压力较大,丹东港边检站全员警力坚守岗位做好船舶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主动协调配合港口集团简化港口业务受理流程,开辟优先保供绿色通道,争取铁矿石船舶通关、作业等环节无缝衔接,着实提升大宗物资在港通过能力。
“作为守护祖国海岸线最北端海港口岸的移民管理警察,我们要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以实际行动积极融入向海图强战略,为辽宁踏向振兴之路保驾护航。”民警黄旭说:“警察节要到了,我们工作忙点也是给节日最后的礼物。”
向海图强,港口是龙头。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丹东港边检站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和促进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彰显“边检作为”,提供优质服务,展示“阳光国门”形象,不断书写更多联通世界、开放共享的精彩故事。
入冬以来,丹东港铁矿石、煤炭、粮食、钢材等物资吞吐量持续走高。丹东港边检站克服寒潮和大风天气影响,启动大宗物品通关勤务方案,畅通物流链供应链,落实国家移民管理局促进服务航运企业发展十六项新举措,加强与海关、海事等单位沟通协调,制定联检方案,开通“绿色通道”,保障到港船舶“快靠、快卸、快离”,圆满完成船舶的出入境手续办理、港区监护等工作任务,让“边检速度”为口岸经济发展增效赋能。
“不定期开展港区巡查,是我们做好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的一个补充,目的是随时掌握口岸的各类突发情况,建立口岸限定区域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是当前做好口岸管理工作的大趋势。”民警黄旭介绍道。
向科技要警力能缓解警务压力,提高口岸管控效率。该站全面运转以“智能卡口系统+智慧监控系统+海港系统”为主体的口岸限定区域一体化智能管控系统,建立智能化、立体化管控防线,全流程监管上下外轮人员、口岸限定区域人员,确保跨境运输供应链有序畅通。
依托该指挥模式,黄旭和他的战友们在开展口岸巡查工作时便利了很多,在了解港区路面冰雪实况、泊位作业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利用执勤间隙时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港区工人、服务对象介绍警察节的由来,同时解读最新移民管理政策。
“过节就得有个过节的样子,我建议咱们再到江海分界线界碑旁搞个宣誓仪式,好好庆祝一下。”黄旭的提议得到了同事们的积极响应。
黄旭和同事们在返回单位的途中特意经过了江海分界线界碑旁,面对警旗,全体民警高举右臂、紧握右拳,庄严宣誓,重温入警誓词。每一个人神情庄严,激情澎湃,誓言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出对移民管理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