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振兴迈出新步伐 沈阳沈北新区2024“成绩单”新鲜出炉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20日电(记者赵桂华)岁月不居,时光如流。12月20日,中国新闻社记者在沈北新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沈北新区2024年可谓是交出了一份亮点频现的“成绩单”,全面振兴迈出崭新步伐。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一年来,沈北新区拼经济、稳增长,发展态势向上攀升。“开门红”“双过半”“全年胜”交出攻坚之年优异答卷,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10%,全部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域生态文旅示范区品牌更具吸引力
一年来,沈北新区优空间、强载体,发展格局向优拓展。全域生态文旅示范区品牌更具吸引力,休闲观光、历史文化、主题乐园、生态湿地、温泉康养“东西南北中”五大区域串珠成链,“全场景游玩”“全必玩体验”的“十全十美、大美沈北”形象更加鲜明。

沈阳航空航天城发展更具竞争力
沈阳航空航天城“四横两纵”主干路网全部贯通,8条“水电气热”主干管线建成运行,27万平方米沈飞厂房实现封顶,450亩航空配套产业园如期竣工,沈飞复材和钛合金项目明年6月正式投产。沈北大学城生态更具创新力,数字汇客厅主体竣工,航空创新港一期实现满园,6家市级大学科技园成功获批,产学研“科创特区”已具雏形。

沈北食品城产业更具支撑力
全区300余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主动应对市场波动,顶住压力、共渡难关,挺起了二产“顶梁柱”,撑起了沈北“金招牌”,为全区发展大局作出了突出贡献。
红梅食品、中街冰点升级中华老字号,沈阳食品振兴院挂牌成立,“沈北好贺儿”亮相韩国彰显“国际范”,辉山食品加工产业园获评辽宁省特色产业园区。

开复工重点项目居全市前列
举办招商活动156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210个、落地120个。出让土地21宗、面积1696亩,排名全市第二。“容缺受理”保障158个项目先行施工,曼德电子从取得土地证到办结施工许可证仅用5.5个小时,“拿地即开工3.0”成为全省政务服务效能提升优秀案例。中国电子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开复工重点项目350个、竣工74个,居全市前列。

文商体旅可谓是出圈出彩
举办促消费活动85场,吾悦、万达、尚柏奥莱“15分钟商业圈”客流量增长140%。清河半岛、方特欢乐世界稳居打卡顶流,沈北禾丰女足勇夺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冠军,并为辽宁贡献2025年全运会首金。石佛一村晋升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沈北新区获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

助力76家企业融资14亿元
区级干部领衔专班,现场办公解决道路建设等施工难题152个,助力76家企业融资14亿元。“一链一策”带着企业拓市场、上项目、扩产能,每新食品等15个“以商招商”项目相继落地,今麦郎等118个“增资扩产”项目加快实施。

全年人口净流入排名全市第一
加速建设创新平台,获批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中试平台3个、双创载体6家,刘嘉麒院士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工程中心正式启动,王向明院士飞行器机体快速研制中试验证平台落户该区。加速集聚创新人才,引育高层次人才48人,吸引高校毕业生8300人,发放人才补贴5038万元,全年人口净流入7.8万人,排名全市第一,“孔雀向北飞”呈现良好态势。
主导优势产业提档升级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0家,3家企业获省级质量标杆奖,欧施盾、亚特重型成为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高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0.3%和12.8%,荣获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区称号。
战略新兴产业建链集群
竞争优势不断凸显,恒久安泰突破“卡脖子”难题,航空航天产业渐成规模,企业及科研生产单位达到122家,精合数控深度参与国家运载火箭重大工程。低空经济蓬勃兴起,成立全省首个低空经济服务平台,5个空域成功获批,爱飞客飞行营地投入运营,中兴低空经济产业园实现全场景应用,该区低空经济装备制造入选辽宁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设企业数量排名全市第一
扎实推动“政务服务进园区”,服务驿站相继在联东U谷、中电光谷等园区揭牌运行。“一站式”服务改革综合窗口评比全省第一,“清风护航站”经验在全省推广。企业开办在全市城区率先实现“一小时审批”,全年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1.6%,排名全市第一。
乡村振兴赛道全市领跑
集中连片稻田综合种养1.5万亩,“清水大米”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省首个市区联办种业博览园精彩亮相,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稻蟹共养、蒿柳养蚕、稻田龙虾等乡村特色产业更加成熟,全区83个村集体收入在全市率先突破20万元。

生态沈北底色更亮
完成“煤改洁”9300户、农房改造2181户,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任务超额完成,大气优良天数保持全市城区第一。河流省市考核断面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植树造林1210亩,光大环保产业园获省级表彰。伊利、好丽友等4家“零碳”工厂成为全市行业标杆。

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
2024年10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613套,困境儿童救助“辽蕾计划”省级试点争创成功。打造“舒心就业”社区(村)53个,新增城镇就业1057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12万元,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培育“品质养老”社区(村)57个,发放各类救助资金5087万元,“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模式入选省级优秀案例。(本文图片均由沈北新区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