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8·20”洪灾后全面重建,确保受灾群众温暖过冬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14日电(王翕瞳) 2024年8月20日,一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突袭葫芦岛市建昌县,受东北冷涡、副热带高压及台风“云雀”水汽输送的共同影响,该县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辽西地区最严重的洪涝灾害。据气象部门统计,最大过程降水量达到648.3毫米,最大日降水量更是高达638.8毫米,均超过了辽宁省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这场暴雨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畜禽损失惨重,基础设施严重受损,给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密集调度指导抢险救援、倒损住房恢复重建、灾后救助等工作进展,强化跟踪调度和实地指导,落实倾斜支持。葫芦岛市委、市政府迅速行动,把灾损住房恢复重建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抢工期、抓进度、提效率,确保受灾群众能够温暖过冬。

在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组织的“重建家园 温暖过冬”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了解到:在政策支持方面,针对东北地区受损房屋“冻胀”特殊情况,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力支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指导地方及时将新增住房倒损户纳入救助范围,协调追加下拨3000余万元支持重建修。葫芦岛市紧急出台了《应急重建工程暂行管理办法》,为住房维修重建等紧急重建工程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先开工建设后办理相关手续,极大地提高了重建效率。同时,规划设计部门也确保了每户重建住房都具备地梁、圈梁、构造柱等安全结构,并配备了供电等配套设施,以提升房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在施工建设方面,葫芦岛市调集了1648支施工队伍,共计2.3万人,投入机械设备4386台套,全力以赴推进重建工作。通过规范签订合同、协调物料供应、统一监理和验收等措施,有效解决了施工力量短缺、建筑材料价格上涨等问题。经过不懈努力,7250户维修住房已于9月底全部竣工入住,5447户重建住房也已全部竣工,受灾群众陆续乔迁新居。
为了让受灾群众在新居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葫芦岛市还出台了《重建住房家庭家电捐赠实施方案》。利用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捐赠资金,每户定向捐赠3500元,并叠加家电以旧换新政策,为所有D类重建、异地购置住房户在乔迁新居时配齐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燃气灶、电饭煲等家电厨具“五件套”,让受灾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在防止因灾返贫致贫方面,葫芦岛市坚持把不出现因灾返贫致贫作为政治要求和工作底线。通过用好防返贫监测帮扶“绿色通道”,对14.5万户重点家庭进行了排查,新识别了4112户全部纳入防返贫监测。在确保所有D级重建户享受2.8万元应急补助资金的基础上,还为2702户纳入防返贫监测的D级重建户提供了3万元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881户有农房险的享受了3万元保险赔款。建昌县更是对D级重建户每户额外补贴了1万元,有效缓解了建房资金压力。
据葫芦岛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古剑波介绍:“葫芦岛市全力抓好生产自救工作。完成了6万亩大田排涝、4.17万亩玉米大豆“一喷多促”、2万亩果树保产以及6018.3公里损毁田间作业路的维修工作。秋收面积达395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4亿斤以上。绥中县、建昌县还为水毁大棚重建每亩地额外补助了1万元,目前12520栋受灾大棚已恢复生产12065户,恢复率达到96.3%。”回流水村村民施国存对记者说:“洪水过后,回到自家的香菇种植大棚,当时已经绝望了,感觉自己辛苦经营的大棚就这样被洪水给摧毁了,幸好有政府及时帮助,才把损失降到了最低,让自己重新看到了希望。”

葫芦岛市建昌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赵宜洋介绍:“在基础设施恢复方面,葫芦岛市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水利设施方面,累计完成新建水井235眼、配建井房235座、铺筑供水管路4.7万米,全市农村集中供水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多数河段按照“二十年一遇”标准、重点河段堤防等按照“五十年一遇”标准进行了规划设计。市政设施方面,大部分市政道路、护岸、排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已修复完毕,确保了11月1日的正常供暖。农田耕地方面,已批复《葫芦岛市“8·20”洪灾水毁耕地复垦工作实施方案》,预计复垦1.57万亩。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对全市已知及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详细调查评估,并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
葫芦岛市在“8·20”洪灾后的全面重建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重建家园的任务仍然艰巨。葫芦岛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带领全市人民团结一心、攻坚克难,共同书写重建家园的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