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力推进数字沈阳建设 首席数据官人数已达1475人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13日电 为加快推进数字沈阳建设,推广首席数据官制度,搭建政企交流对接平台,沈阳市12日组织召开首席数据官交流大会暨数字沈阳建设政企对接会。
会上,市数据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和平区和皇姑区,分别对数字沈阳建设整体情况、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人工智能产业以及区域数字化转型成效进行了汇报交流,发布了2025年数字沈阳8大标杆工程、40个重点项目和90个应用场景,对未来数字沈阳建设工作进行了展望。
随后,东软集团、沈阳国际软件园公司、沈阳数产公司、华为、科大讯飞等企业,分别就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数据要素交易流通、智慧城市和全域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进行了案例分享,并对数字沈阳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意见。
年初以来,沈阳市全面加快数字沈阳建设,先后出台《数字沈阳建设布局规划》《沈阳市完善数据要素机制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行动计划》等总体方案以及《沈阳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沈阳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规范,坚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全面推动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深入开展“数据要素×”专项行动,扩充首席数据官队伍至1475人,在数字化建设领域新增了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等6项国家级荣誉,形成了城市安全风险防控等12项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改革案例。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高质量建设“千兆城市”,累计建成5G基站4.5万个。浑南区IPv6融合部署及创新应用试点项目被中央网信办评定为优秀。获批国家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布局,人工智能算力规模年底将达到600P。入选国家“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数据价值加快激活。出台《沈阳市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办法(试行)》。完成全省首笔数据产品交易,实现交易总额约5000万元。全省首个数据资产登记中心投入运营。全国首个“星火·链网”数据资产登记(沈阳)节点落地。
数字经济稳步壮大。获批首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成功举办2024年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CCF数字孪生大会等重大活动。皇姑区腾鹰数字经济产业园、铁西区腾讯云数字产业基地等重点园区正式开园。“四上”数字经济核心企业达604家,同比增长33.6%。深入实施制造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成功入选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十城市之一。
数字政务加快建设。深入推进“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92.3%申报材料实现“只提交一次”或免于提交。“12345”热线进社区网格成效明显。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获评国家级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城市运行精细化管理“一网统管”平台入选数字中国创新大赛数字城市百景案例。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实现试运行。
数字文化融合发展。印发实施《数字赋能沈阳都市圈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沈阳数字文旅平台、沈阳数字文化云平台上线运行。率先建成全国首个公益性非遗数字博物馆。营收过亿元数字文化企业达12家。东北数字印刷第一城项目启动建设。
数字社会扎实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终期考核全省排名第一。在全国率先构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资源池。建成互联网医院28家,“医码通城”案例荣获2024全国智慧医保大赛一等奖。入选国家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城市。建成首批智慧教育示范校34所,成为首个参与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接入试点城市。
数字生态文明逐步优化。升级完善环境空气质量管理及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平台。建成东北地区首个生活垃圾分类数据分析服务平台。开展国际一流城市配电网示范区建设。搭建城市供水全过程感知智慧预警系统。公交、地铁实现“两码整合、一码通行”。
下一步,沈阳市将继续锚定“东北数字第一城,全国数字名城”建设目标,构建完善的数据交易流通产业生态,保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东北领先,推动数字经济实现创新发展,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高质量数据集、城市治理“一网统管”、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等领域形成更多的突破性、标志性成果,以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将沈阳市建设成为东北数字经济发展引领地、全国数字治理实践先行地、东北数据要素配置首选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