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38年测量人生路

中新网辽宁 2024年11月13日 19:23

  中新网辽宁新闻11月13日电(张蕊) 尽管天空还未完全褪去夜的帷幕,空气中却已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闷热。树叶,经过一夜风雨的洗礼,变得沉重而粘腻,与泥土、露水交织在一起。清晨5点多,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梦乡之中时,中交一航局三公司金石滩项目部的赵清师傅已经拿起了扫帚,默默地走向项目部的院子。他娴熟而有力的挥动着扫帚,细心地清理着落叶和杂物。随着前后院逐渐恢复了整洁与清爽,他心满意足地擦了擦汗。

  简单吃了口早饭,赵清师傅看了看手表,时间已经接近8点。他加快了脚步,回到宿舍简单整理了一下自己,便匆匆走向停车场。接下来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驾车载施工员前往现场开始一天的工作。这是临近退休的赵清师傅转岗为后勤辅助岗位后,最为平常的一天。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岗位上,赵清师傅依然用测量人一丝不苟的工作理念,保持着那份对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时间回溯到1986年,那是赵清师傅职业生涯的起点。刚刚退伍的他,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满腔的热情,正式加入了航三大家庭。初入职场的他很快学会了使用经纬仪和水平仪,查表算数脑子也非常快,凭着这股机灵劲不久就在测量领域崭露头角。

  参建大连港大窑湾岛堤工程时,公司引进了当时最为先进的测量设备——瑞士进口的徕卡全站仪。看着这台“宝贝疙瘩”,赵清爱不释手,但是全英文的操作界面成为了他探索路上的第一道难关。他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将仪器上的每一个专业词汇抄在笔记本上,靠着查字典自制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秘籍”。午休时分,当工友们休憩时,赵清则手捧这本沉甸甸的日记在操场上背诵,也成为了当时项目部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这台全站仪所搭载的高程传递功能能够迅速计算出待测点的高程数据,熟练掌握并应用将极大加速测量效率,为施工作业赢得宝贵时间。然而,当时这一高级功能的使用并无先例可循,加之专业术语的精确理解成为障碍,赵清师傅便拉着项目部毕业于清华大学同事作为“语言桥梁”,通过无数次的水准仪复核与反复尝试,终于确保仪器在应用过程中测量数据的精准。后来,这一高效测量工具和成熟的应用体系在大窑湾港的LNG码头、汽车码头及集装箱码头等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岁月如梭,赵清师傅的满头青丝已渐渐染上了霜白,他以38年的党龄和测量工作见证了公司的成长与辉煌,也以建设者的身份在多项重大工程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退休年龄将近,面对组织的安排,他欣然接受了新的岗位挑战。

  现在,无论是晨光初破的清晨前往工地的路上,还是与年轻施工员们并肩奋斗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赵清师傅的目光总是慈爱地落在那些90后、00后的年轻面孔上,他习惯性地唤他们为“孩子们”。简单的称呼拂去了年龄与经验的隔阂,更像是传递着一种家族式的温暖。偶尔,他会翻看“孩子们”的施工日志,他告诉他们,一份优秀的施工日志不是流水账的记录,而是项目管理的见证,更是一名施工员成长的履历;他总是满怀热情地与他们分享自己的过往经历——从最初踏入行业时的青涩与懵懂,到参与那些震撼人心的大工程时的激动与自豪;面对成长的困惑与挑战,他也鼓励“孩子们”多交流、多思考,在他的陪伴下,项目部年轻施工员们之间的友谊和信任也日益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