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10个“坐班”普法“评理说事”示范点将“上路”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艺)“我照您给我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相关规定让女儿冷静思考了一个月,她决定不离婚了。小夫妻和好了。”8月4日上午,正在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友谊社区“坐班”普法的马金华律师再次接待了该社区的一位居民阿姨。与上次来时满面愁容不同,这回,阿姨满眼是笑,是特地来感谢马律师的。
原来,就在一个月前,这位阿姨心情烦闷地向正在“坐班”的马律师讲述了外地工作的女儿打电话说要离婚的事。当时,“坐班”普法的马律师热情地接待了阿姨,并耐心地向其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有关“离婚冷静期30天”的相关规定。马律师告诉阿姨再耐心地劝劝女儿,要冷静思考,别因一时冲动,毁掉一个家。阿姨依照马律师教她的方法依法劝解,女儿、女婿还真和好了,阿姨的烦心事也解决了。这才有开头的那一幕。
据了解,为深化基层领域守法普法改革,解决人民群众能够真正在家门口遇事找法解难的需求,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创建了我市首个“坐班”普法“评理说事”示范点。该示范点就设在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友谊社区。而该示范点的设立还要追溯到去年5月,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参加大连市社科联组织到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友谊社区“走基层、送服务”活动。通过调研走访,得知社区干部和基层群众迫切需要法律服务能到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于是,2023年7月,已深耕法治宣传教育18载的大连市法制宣传协会,创建了我市第一个在周末由法律工作者“坐班”说法的普法点。每周六或周日,协会安排一至两名法律工作者,奔赴旅顺口区登峰街道友谊社区“坐班”普法,为社区群众“评理说事”,将法治触角延伸到社区、楼院,就近开展法治宣传、民事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法规服务工作,使群众的法律法规需求在“家门口”得到回应和解决。
打开示范点“坐班”普法服务簿,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年以来,包括大连市公安局禁毒支队、辽宁谦尚、政德、信德、尊隆、法能、连安以及国浩、瀛和大连律所等单位的民警、律师主动请缨,义务担负起基层领域法治建设责任的一件件一桩桩……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该“坐班”普法示范点,适时举办了与民法典、禁毒法、反家庭暴力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相关的6场讲座,调解民事纠纷,化解婚姻家庭矛盾,回答各类法律法规问题200余条(次)。社区群众称赞“坐班”普法示范点是社情民意的收集点,预防纠纷的化解点,法律法规的宣传点。
“‘坐班’普法走进社区,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了群众对法律的信任和崇尚度,守法普法已经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中。”该社区书记李虹说。
“友谊社区的‘坐班’普法示范点,只是法务社区实践的缩影,经过一年摸索完善,市法制协会计划短时间内要在我市城乡社区(村)再创建10个‘坐班’普法‘评理说事’示范点。”市法制协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