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沈阳辉山经开区红色“同心轮”园区党建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辽宁 2024年07月11日 16:30

  中新网辽宁新闻7月11日电 近年来,沈阳辉山经开区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核心动力,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发展大局,以红色“同心轮”园区党建为抓手,走出了高质量党建引领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2024年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3.5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7.5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6亿元、增长14.7%。先后荣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称号,红色“同心轮”品牌获评“全国百佳园区党建优秀案例”。

  “三大体系”筑牢机制创新“同心轮”,凝聚党建向心力。坚持高起点系统谋划,分别建立抓实组织、制度、保障 “三大体系”。全覆盖织密“1+4+N”组织体系。出台党建联席、“五同步”、“一选三帮”三项党建工作制度,组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召开党建联席会议,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党建等问题;在项目落地、开工、员工招录、经营投产、党组织设立等五个环节,同步开展党建工作指导,前置谋划党建工作;打造“1+4+N”党群活动中心矩阵,搭建党群活动平台、开展党员教育管理,促进企业各类要素资源高效对接。截至目前,接待党员群众参观学习交流5300余人次。

  “一街四链”赋能经济发展“同心轮”,释放产业新活力。紧扣沈北“一区三城五园”战略部署,依托沈北路党建示范街区、4个产业链综合党委,实现党组织联通、产业发展联通。一方面,科教融合迸发创新活力。创建沈北路党建示范街区,整合工程学院国家级大学科技园、5所高校、10余家优质企业的党组织资源,搭建产科教协同平台,深度开展政企、校企、企企合作。组建15家实质性产学研联盟,促成沈航、沈农、沈工程等高校与企业对接,建立人才培育、实习实训、科技项目孵化等合作,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4.43亿元,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45%,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党建聚链激发产业活力。创建4个产业链综合党委,梳理上下游企业需求和产业链堵点问题,开展企业供需对接和配套合作,推动企业形成“资源共享、业务共融、要素共用”的“链”上共同体。2023年以来,4条产业链新引进36个强链、延链、补链项目签约落地;食品产业链综合党委整合全区70余家食品企业1000余种产品,搭建线上线下“沈北好贺儿”展销平台,预计企业每年可新增销售额8000万元;举办东北亚人才交流会食品产业分论坛、企业供需对接会,促进七星米业、红梅调味品与沈阳副食集团、国字菜篮子等30余家企业合作,打通食品产业循环链条。

  特色载体做优企业服务“同心轮”,激活发展内生力。“有求必应、无事不扰”,通过“党建+”特色服务,当好“店小二”,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排忧解难。一方面,“党建+营商环境”。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全程网办率97%,工业重大项目审批时限再压缩50%以上;全省首创“清风护航站”综合受理窗口,集成容缺受理、帮办代办等5项职能,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另一方面,“党建+助企纾困”。组织“银企对接会”,为12家企业融资1.94亿元。组织“与辉山共未来”活动,建设了3804套人才公寓,新引进院士团队6个,储备“带土移植”高端人才团队19个,解决用工6112人。设立社会组织助企服务站,吸纳9名律师、税务师、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供“一站式助企”免费服务。开展“领导干部进企业”活动,经开区135名领导干部解决满佳餐饮特许经营、威宁科技环保等问题656个。

  沈阳辉山经开区将按照园区党建工作部署,“坚持新老并举抓产业、抓项目、抓企业、抓园区”要求,聚焦全面覆盖、作用发挥、协同发展,深耕非公企业“链”上党建工程,织密组织体系、完善产业链联席会议制度、做优特色服务,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开发区和非公企业的管理优势、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为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贡献沈北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