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建立工作机制积极办好民生实事
今年以来,围绕着贯彻落实市委“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行动工作部署,市民生实事工作组围绕暖民心、纾民困、解民忧三个方面工作,深入查摆民生问题,全力推动问题解决,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建立5个工作机制 用情用力暖民心
民生实事工作组践行群众路线,建立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积极办好民生实事。
成立民生实事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市领导牵头、市人社局等20余个责任单位组成,市发改委负责日常工作协调推进。
建立五个工作机制。建立了诉求问题收集、分级分类清单管理、会商调度工作、通报督查考核、结果反馈信息发布等工作机制,促进跨部门协作配合,确保民生问题及时高效解决。
用情用力推进重点民生工程。积极解决就业供需,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7.9万人;持续推进幸福教育,推进扩优提质行动,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20所;实施“健康沈阳”进社区(村),推进1149个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开展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提供健康干预、义诊咨询等服务;全力做好“品质养老”扩面行动,城市社区高龄老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着力强化社会保障,建立“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
排查梳理问题
千方百计纾民困
民生实事工作组各单位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解决问题。
聚焦重点领域查摆问题。围绕“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社会保障”等5个方面20项重点内容,充分利用“12345”热线等5个“规定渠道”,以及“12333”人社服务平台、医保App等“专项载体”,梳理市民、游客、商户、媒体、重点企业、驻沈单位等“六类人”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分级分类解决问题。针对各类渠道收集到的3455项问题,实施问题台账销号式管理,分级分类推动问题解决。目前,已解决问题3163项,剩余285项问题正在按时间节点正常推进。其中,解决了“沈阳数码工场部分企业缺乏人才与高校对接不畅”等就业创业类问题825项,解决了“部分学生学习紧张心理焦虑”等教育类问题382项。
抓住关键问题
推进解决民忧项目
民生实事工作组按照从“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转变的思路,从制度机制入手,着力推动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解民忧”项目。
农村老年人服务保障缺失问题。市委农办等单位围绕农村老年人生活困难、精神孤独、看病购药困难、行动困难等问题开展调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进农村志愿者服务行动,会同相关部门常态化开展送医义诊志愿服务、采取导乘提示和设置老年座椅等助力农村老年人出行、拟于7月至10月期间面向涉农地区开展100余场文化活动。
中小学存在学位缺口问题。市教育局开展了中小学学位供给情况调研评估,编制了《沈阳市中小学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优先保障中小学教育用地,完善办学条件标准,建立中小学建设项目库,补齐教育设施欠账。
托育机构水电气热执行民用价格问题。市卫健委会同相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沈阳市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执行居民价格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价格标准、执行范围等具体事项,督促落实相关政策。
校园食品安全问题。市教育局全面梳理“校园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对全市1784个中小学校食堂进行全面自查,随机对30所学校进行了抽查,检查问题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
部分企业欠缴职工养老保险问题。针对职工养老保险欠费征缴工作存在的责任部门职责不清晰、落实不到位、12345投诉量较大的问题,市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度,确定了责任。如企业不予职工参保的问题,由市人社局牵头解决;已参保登记拖欠保费的问题,由税务局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申报缴费,市人社局配合进行补缴核定。
各地区拖欠民政养老领域专项资金问题。市民政局组织各区县(市)政府各地区制定详细的月度(或季度)还款计划,积极筹措资金。
公交司机及一线职工缺少休息室问题。我市现有公交司机及其他一线职工近7500人,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城市公交行业职工工间活动站”建设,今年首批计划在沈阳客运集团、地铁巴士、地铁公交等5家公交企业的公交中转枢纽站,试点建设10个“城市公交行业职工工间活动站”,并按需配备司机补给、休息、娱乐、学习等设施,直接服务公交司机及一线职工500余人。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