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截至2023年底 全省经营主体总量发展到515.9万户

辽沈晚报 2024年05月14日 14:29

  昨日上午,在辽宁省企业大会上,公布了《辽宁企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辽宁社会科学院编撰,共6章10余万字,全面展示了辽宁企业发展面貌,描述了企业发展的整体脉络,为强化区域产业链合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提供参考。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省经营主体总量发展到515.9万户,同比增速为9.4%,全年新设经营主体86.3万户,同比增长33.9%,增速排名全国第4位,新设户数、增速均创近五年新高。其中,新登记企业户数17.8万户,同比增长9.7%。

  2023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同比增长55.6%,新增“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同比增长23%。2021—2023年累计“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达到3525家。其中,雏鹰企业累计2810家,瞪羚企业累计713家。沈阳十月稻田、微控飞轮相继获批“独角兽企业”,大连融科储能荣登《2024全球独角兽榜》,成为辽宁首个“全球独角兽”企业。全省企业呈现出拔节生长、充满活力的景象。

  企业创新成效显著,取得了很多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成就。沈鼓集团全国首台150万吨/年乙烯“三机”、大船集团全球首艘M350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中车首台零排放混合动力调车机车、中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

  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怎么样?

  2023年,四大产业基地营业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88%,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现代优质特色消费品营收占比较2022年分别提高2、2.1、2和1.5个百分点。四大产业基地集聚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83.6%。孕育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头部企业,集聚了大量优质中小企业,为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个重点产业集群啥规模?

  截至2023年底,辽宁22个重点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达2.4万亿元,集聚规上工业企业超3700家,推进工业项 2000余个,总投资 8000多亿元,已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实脊梁。培育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家底”有多厚?

  《报告》显示,在科技创新方面,辽宁资源丰富。2023年,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11个,辽宁材料、辽河、滨海、黄海4个实验室加快建设,沈阳、大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全省新增两院院士6人,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名,同比增长77%,引进高校毕业生40.1万名,同比增长20.8%,“孔雀向北飞”呈现良好态势。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55.5%,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0.8%。

  上市公司有多少?

  截至2023年底,辽宁共有上市公司96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86家,“港股上市公司10家(其中1家2024年退市)”,A股86家上市公司中,上交所39家(主板31家 ,科创板8家)、深交所42家(主板26家、创业板16家),北交所5家。辽宁A股上市公司数量在东北地区排名第一。截至2024年2月8日,辽宁A股上市公司市值合计7314.3亿元。

  “辽宁质量”有多强?

  2023年,辽宁省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12%,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并保持高位态势。累计有14175个企业通过“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自我声明公开标准102111项,企业标准数量位居全国第7位。6家组织进入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建议名单,获奖数量超过前四届总和,排在全国第4位。

  本报记者 赫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