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 寒冬腊月漏粉忙
中新网辽宁新闻1月12日电 数九隆冬正是加工粉条的最好时节。大连普兰店区大谭街道的粉条加工厂里热气腾腾,和粉、加工、捞粉、洗粉、搭粉、上架、晒粉有条不紊,一派繁忙景象。
大谭街道加工制作红薯粉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凭借沙土土质优势,产出的淀粉红薯不仅口感佳、外观美,出粉量也非常可观。因原料正宗、劲道耐煮、口感光滑,大谭粉条在当地有着良好的口碑。
制作粉条,需要许多道工序,打芡、和面、漏粉、捞粉、冷却、冻粉、化冻再晾晒,最后捆扎包装,才能长久的储存。近几年,随着技术由“土”变“洋”,粉条制作效率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以前做粉条时,七、八个人围着锅,添柴烧炭,每天最多做1000斤粉条。现在用机器做,每天最少做1万斤往上,既省工省时,又节能环保。”粉条加工技术员刘传勇说。
为更好销售大谭粉条,大谭街道大谭社区成立忠毅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传承并发扬大谭红薯粉条加工工艺,统一生产、统一加工,不仅规模逐步壮大,更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已经有2000余户老百姓加入进来,大谭社区居民叶发清就是其中之一。“家里一共有2亩地,现在全改种淀粉红薯,产量1.2万斤,能出2500斤粉子,现在一斤粉条卖12块钱,大约能卖2.8万元左右,收入还是挺可观的。”叶发清说。
在粉条厂前广场上,晾晒粉条的架子搭满了红薯粉条,成了大谭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粉条产业越做越好,市场供不应求,大谭农民看到了发展红薯产业的希望,种植和加工的积极性一年比一年高。
目前,大谭街道红薯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平均每亩年产4000余斤,年产粉条200余万斤,拥有“兴谭粉条”等品牌,直接经济效益达2000余万元。2023年,大谭街道依托红薯实验基地和成熟的红薯种植经验,成立了产业合作社,发动鼓励农户扩大种植规模并与合作社签订种植、收购协议,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带动群众在种植、粉条加工销售上获得更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