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隆重举行
中新网辽宁新闻12月26日电 12月2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共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主办,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雷锋研究会承办,《社会科学辑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红色文化学刊》协办。旨在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阐述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理论内涵。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郭长义,抚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肖明江,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胡承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占旭主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书记郭长义代表学校致辞。他首先对向大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领导、专家、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向多年来关怀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的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抚顺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学校对雷锋精神的理论研究肇始于1962年雷锋同志来校进行忆苦思甜主题报告,目前已形成“四个五”突出成果。第一个“五”是创造性地总结凝练了新时代雷锋精神“五个一”的深刻内涵;第二个“五”是坚持雷锋精神建校育人,系统构建“课程奠基、科研依托、实践锻造、文化熏陶、网络浸润”“五位一体”的雷锋精神育人体系;第三个“五”是推动构建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强化理论武装、壮大主流舆论、丰富校园文化、深化“三全育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一核五维”的制度系统;第四个“五”就是紧抓校党委、校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省雷锋精神研究会和校团委雷锋精神建校育人五大主体,凝聚动力,协同发力,形成合力。“四个五”为雷锋精神发祥地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前期成果。他表示,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吸纳与会专家的真知灼见,有效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和雷锋精神研究,转化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中作出更大贡献。

抚顺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肖明江,代表抚顺市委,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对为筹备本次研讨会而付出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项工作的根本遵循,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方面,理论层面的研究要注重“四个角度”,即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这是我们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面临的核心课题;另一方面,实践层面的发掘要突出“三个不可逆转”,即社会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体内循环到体内体外双循环的趋势不可逆转,重心下移的趋势不可逆转。需要我们把问题打开来、走进去才能有效解决文化繁荣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践问题。他表示,对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充满期待,希望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广大师生能够积极助力抚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发展,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辽宁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辽宁省教育厅思想政治工作处处长胡承波在致辞中表示,他代表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向承办单位本次会议的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雷锋研究会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他指出,近年来,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教育工作,系统发挥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好经验、好做法。他表示,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走向深入,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文化强省、打造特色思政课的有益尝试,举办本次研讨会意义重大。他对大会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文化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二是要用好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赋能高校思政课建设;三是要贯彻辽宁省委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

在专家报告环节,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冯刚,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洪晓楠,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庞立生,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地主任王岩,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辽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梁启东等5位专家学者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分别从不同视角切入,发表深刻见解和精彩观点。专家报告环节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占旭主持。

冯刚以《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题作报告。他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任务中的重点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他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总体目标是目标明确、标准健全、内容完善、保障有力、运行科学、成效显著。他认为,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全员有空位、全方位有空缺、全过程有空白。他表示,要通过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保障、破解难点问题、构筑动力机制等举措,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洪晓楠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为题作报告。他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宗纲其实就是习近平如何正确处理古今中西马的关系,概括来说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学为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二是中学为根是指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三是西学为鉴就是要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性的借鉴。四是综合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一贯态度。
庞立生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有机统一的内容体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理路,是我们从整体上理解和体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抓手。一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在灵魂。二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方法论原则。三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文明追求。
王岩以《讲好红色故事应遵循的基本逻辑》为题作报告。他表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他围绕何谓“红色故事”、讲好红色故事曾经存在的误区和讲好红色故事要遵循的五重逻辑为大家上了一堂实践性强、教育意义深远的思政课。
梁启东以《“共和国工业奠基地”的红色文化内涵》为题作报告。首先,他介绍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概况。他表示,辽宁,是一片红色热土,是红色资源大省,众多发生在辽沈大地的重要历史事件,为辽宁留下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红色资源。其次,他介绍了“共和国工业奠基地”与辽宁工业文化资源。一是老工业基地是怎样形成的。二是为什么叫“共和国长子”。三是为什么是“共和国装备部”。四是什么是辽宁的“英模现象”。五是为什么“辽宁乡音遍天下”。最后,他提倡大力宣传与积极弘扬辽宁工业文化。

在主旨报告环节,辽宁科技学院李斌主任,渤海大学张凯博老师,沈阳音乐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丹副教授,抗美援朝纪念馆张校瑛老师,大连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鑫老师,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旭东主任分别作了主旨报告。主旨报告环节由辽宁省雷锋研究会会长张仲国、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邵宏珠主持。李斌以《“一二三四”全场景育人模式助力抗日战争起始地内涵及时代价值研究》为题作报告。辽宁科技学院构建思政课“一二三四”全场景教学实践育人新模式,“一根主线”是指“六地”红色文化贯穿思政育人始终。“二元支撑”是指学校学院协同联动筑牢思政育人阵地。“三段递进”是指情景交融开启沉浸育人模式。“四维课堂”是指层层深入实现思想凝练升华。张凯博以《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场馆育人路径探析——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例》为题作报告。他主要从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场馆、辽沈战役纪念馆场馆育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升辽沈战役纪念馆场馆育人实效的对策三方面展开阐述。刘鑫以《“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的振兴之路》为题作报告。他主要从大国重器,百年积淀;长子担当,报国奉献;“共和国工业奠基地”蕴含的精神实质;“共和国工业长子”辽宁的振兴之路四方面阐释。张校瑛以《抗美援朝出征地——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为题作报告,详细阐述了志愿军从这里奔赴朝鲜战场、志愿军空军从这里起飞参战、《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诞生地等内容。王丹以《新中国国歌素材地:以国歌之魂 传承红色基因》为题作报告。她围绕新中国国歌素材发源地、国歌素材的内涵丰富、积极探索“新中国国歌素材地”的价值意蕴展开论述。王旭东以《辽宁人民孕育“雷锋精神”》为题作报告。他从“三个人”即雷锋遇到的高人、贵人、亲人角度阐述雷锋如何“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成为向上向善、助人为乐的代名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思想政治教育系主任倪素香对六位老师的报告进行总结点评。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论坛、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论坛、新时代青年学子论坛等三个分论坛。与会嘉宾分别围绕各自研讨主题进行了深入沟通、充分交流。在闭幕式环节,由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新时代雷锋精神研究中心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教授王立新主持。闭幕式上,大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宋俊成、沈阳药科大学车恩利副教授,南开大学马子杰博士分别进行了分论坛研讨成果汇报。

最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丹致闭幕词。他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会期虽短,但议程紧凑、内容丰富。参会代表研讨交流,各抒己见,在北方寒冷的冬天里带来了热烈的学术氛围。发言者准备认真,聆听者集中专心,与会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圆满完成了本次研讨会的目标。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友谊,碰撞了思想,影响将会是深远而又深刻的,期待与大家重逢。本次学术研讨会在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中结束。
来自辽宁省委教育工委、辽宁省教育厅、抚顺市委宣传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相关负责同志以及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计30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