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兰店: “土”“特”“产”持续发力,助推乡村振兴
中新网辽宁新闻11月30日电 近年来,普兰店区丰荣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共筑致富链,搭乘普兰店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快车,在“土”“特”“产”上做文章,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效。
“土”里扎根:“土地资源+土专家”激发动力。街道先后成立大葱、花卉等产业联合党委,打造深度协作的产业链党建共同体,齐心协力推动产业向上发展、产品向下延伸。建设“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涝能排、旱能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土地质量,带动有效流转,促进集约经营。围绕大沙河沿线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带,推进气调库等配套设施建设,大葱产业已具规模,今年,街道种植大葱7000余亩,大葱产业联合党委多渠道沟通,为农户销售3500多亩1400万公斤大葱。立足丰荣发展的大连世纪种苗有限公司花卉基地,这一东北亚最大的花卉种苗和原种繁育基地,利用先进的穴盘苗和无性繁殖专利技术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美国等海外市场。该基地集花卉出口、专业生产、示范培训于一体,带动周边群众,纷纷加入到花卉种植产业中,以普东社区车屯大棚区为例,有大棚种植户142户,主要栽培蔬菜、花卉和水果,形成规模效应,效益比较可观。2022年,街道14个村(涉农社区),集体经济平均收入50.76万元,强街富村战略得到深入实施。同时,街道大力培育扶持“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土人才,打造扎根乡村、服务农业的创新创业群体,涌现出了以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首席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谢辉为代表的农业专家和以杏花村大葱种植能手曹长占为代表的致富能手,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特”中求品:“特色品牌+特有品质”打造精品。丰荣街道注重抓好特色农业挖掘,让文化特色、农村特产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种子展示馆”,建设大连种子展示馆,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名片,进一步促进种业振兴。“连粳4号”,由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选育,成为大连市稻区的主栽品种,为农民增收2亿多元。软米稻“连粳3号”“连粳4号”,填补了辽宁没有软米稻的空白。“连烤薯1号”地瓜,被称为“血管地瓜”,由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选育,亩增收1100元,共为农业增效7亿余元。“车屯三角梅”,“三角梅”是普东社区车屯花卉产业中最具特色的产品,通过引进南方的幼苗在北方经培育,筛选优化品种,实现技术突破,表现出“不掉花、花色多、色泽艳”三大优点,产品远销广东、山东、东三省等地,供不应求。“致泰种业”,现已育成适宜东北华北区域抗倒、抗病、抗虫、米质好、产量高的中晚熟玉米品种16个,有效增加了玉米产量,促进了农民增收。“丰荣大葱”,特点是个头大、葱白长、口感脆、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丰荣街道在打造特色产品的同时,注重强化“党支部+学科带头人+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联合体+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村集体折股量化”三大联农带农机制,做强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把更多的农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更多农民共享农业现代化成果。
“产”上聚能:“产业链+产业生态”一体推进。强化产业链思维,构建良好产业生态,依靠市场力量推动发展,吸引更多资源和产业项目落户丰荣。按照普兰店区委“富村强街、联产带农”工程,丰荣街道以“莲城烟火·东街大集”项目为载体,将全区18个街道的土特产、农副产品、特色美食“搬”到城区,让老百姓在城区中就能“赶大集”,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了解莲城、感受莲城、品味莲城的平台。同时,丰荣街道着力打造“文旅新IP”,融合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等元素,积极融入大连都市旅游圈,实施“一路一景”。“全国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大连市特种粮研究所航天育种基地,正打造为“文旅+科普+教育实践+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农旅文化教育基地,每年到特种粮研究所参观学习的有一万多人。“全国文明村”——杏花村拥有“原汁原味”的农家田园情;北台层山可享“绿水青山”的休闲慢生活。今年,丰荣街道又在沿线道路栽植了海棠、红橡等,建设“红橡大道”“花街”等景观路段,打造“山水情·田园爱”为主题的网红打卡地,为农旅融合增添特色。同时,丰荣街道正在推进康养项目,通过打造“党建+文旅IP”,将“红色元素”“文化元素”“生态元素”“科普元素”“康养元素”串点成线,驱动沿线乡村面貌改善和乡风民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再上新台阶。
下一步,丰荣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立足实际,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以更大担当和作为,为普兰店区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