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当代书法家姚哲成辞世 斯人远去薪火相传

中新网辽宁 2023年10月17日 22:54

  中新网辽宁新闻10月17日电(孟令卓)10月17日上午,当代知名书法家、收藏家、“辽宁九畹书法家”之一姚哲成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在沈阳举行。众人悲思,最后送别这位一生钟爱书法,喜欢收藏的艺术家。

  姚哲成,原名志忠,1939年生于沈阳,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顾问等,一生钟爱书法艺术,在碑帖结合上取得成就,形成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书法作品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书法篆刻展和全国第一、二、三、四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四次入选全国书法百杰,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书法展。其大量作品被故宫博物院、人民大会堂、各省博物馆等收藏,收入《书法家词典》《当代名人墨迹》等数十种辞书,数百名山大川、碑林收录、刊刻,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家名人录”、“中国文化新闻名人录”等。他为中国书法的传承和辽沈书法的奠基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023年10月15日2时10分,姚哲成因病医治无效在沈阳去世,享年85岁。

  书法与收藏伴随姚哲成一生。从小家境贫寒,没有书香熏陶、没有显赫背景,在姚哲成看似与书法无缘的人生开端,却处处与这门艺术充满了碰撞和关联。从给父亲填写的一份简历到决心写一手好字;从用树枝在地上练字到第一次听到王羲之的故事......一次邂逅,姚哲成遇到了改变他一生的恩师——沈延毅先生,从此走上了书法艺术之路。“哲成”这个笔名,即是当时恩师赠与。

  姚哲成在与沈延毅先生学艺期间,恩师要求严格,他更是勤勉自省,每日临池不辍。曾有人问姚哲成,写那么多字做何用?他讲:“每写一幅字,都有一幅字的理解和体会。写字和为人一样,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同样可用在书法上。由书法难度之高、书法家成名之少可见,用一个人的力量去完成巨大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只能去完成一点一滴,在一个书体上有突破,这就算成功了。”

  在书法求学上,姚哲成谨遵恩师教诲。他生前曾说:“沈老对我寄予厚望,他把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心得体会都传授给我;他让我写魏碑,说魏碑里有古朴凝重的自然风貌,包罗万象、变化层出不穷;他说唐楷把人的思维禁锢了,我都一一按照沈老的话去做。”无论是办展采风,亦是返乡祭祖,沈延毅先生一直将他带在身侧。在姚哲成心中,沈延毅先生如师如父,这份情义一续就是一生。

  姚哲成生前留存了大量沈延毅先生的照片,他将那些陈年记忆精心装裱成册,并在每张照片旁用细毛笔工工整整地写下当年的心情,以记录着对恩师的怀念。多年来,姚哲成数次带领众多学生祭扫沈延毅先生陵墓,即便古稀之年的他,一如既往。祭拜恩师陵墓似乎已成了一种传统,亦形成了一城感恩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大半生献给书法,是姚哲成的热爱,亦是一种坚定为传承中国书法的责任。一直以来,姚哲成铭记恩师教诲,继承传统,授业解惑,如今桃李芬芳,获益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作为老师,姚哲成将自己的书法艺术、人生智慧和修行经验都贡献给了学生们。

  “回想老师的一生,视书法事业为生命的一生,在我心目中是卓有成就的书法家;是最好的书法老师;是最具有热心的公益事业的推动者!”姚哲成学生卢林感慨万千。

  姚哲成的学生万建国讲:“拜哲成先生为师已有40余载,老师在书法学习上让我们多看传统书帖,鼓励大家多参展、办展。通过展览多听取别人建议,才可以改进。我从书写不规范到至今继承传统,书法可以参展入展,都有老师的教诲和耐心的指导。老师希望助力我们进取,不断给我们动力,这份恩情难忘!”

  姚哲成还是位收藏家,自从上小学起就埋下了爱好收藏的种子,至今藏品过万件。所藏的碑帖拓片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约有四百片左右。“现在我们收藏的这些东西呀,不是你个人的,是咱们民族的,你是保管员,你要把它好好保管……我理解收藏,就是这么个意思。”这句曾经质朴的话语便是姚哲成诠释收藏的意义。

  如今,斯人已去,业界悲痛。一生致力于传承书法和传统文化;亦留下大量传世作品和薪火相传的书法精神。(完)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