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沈阳公安、工会、医保、残联发布为群众办实事成果

辽沈晚报 2023年08月16日 14:03

  优化调整异地就医保障政策、建成30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实现残疾人新增就业1894人……

  8月15日,沈阳市政府新闻办召开“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公安局、医保局、总工会、残联相关领导作新闻发布。

  公安

  防电诈上门劝阻 避免损失1.13亿元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系统破案数量同比上升375%,打处人数同比上升40%,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追赃挽损4100余万元,达到了去年总额的5.1倍。

  沈阳市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全力推进被骗资金追缴工作,今年以来已追回涉案资金4100余万元。联合通信、银行等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与美团、阿里等10余家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精准圈定高危信息、严格落实上门劝阻,预警劝阻服务突破418万人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1.13亿元;建立潜在被害人保护性止付机制,已开展19.5万人次,预警后被骗率环比下降42.7%,全市重大案件同比下降62.5%。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侦办涉黑案件38起、恶势力组织案件128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38.49亿余元。市公安局共收到涉黑涉恶线索263条,核查率达到100%。破获“裸聊”敲诈类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4人,累计冻结和止付1440万元。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共侦办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案件3起,恶势力组织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人,侦破其它案件51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3893万元。

  工会

  300个户外劳动者站点

  服务3万名户外工作者

  沈阳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于7月底提前完成30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任务,并全部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和如厕难“四难问题”,全市服务户外劳动者约3万余人。市总工会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广泛了解环卫工人、交警、出租车司机等传统行业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将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总结出这些群体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喝水难、吃饭难、如厕难、休息难 “四难” 问题,结合周边环境科学选址、合理设置各项服务功能,站点内配备休息桌椅、微波炉、急救药箱、手机充电宝、饮用水、维修工具等物品,使站点真正成为户外劳动者找得到、愿意进、用得好的温馨港湾。

  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增设法律维权、心理咨询功能、劳动争议调解室,获评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全国工商联等6部委推树的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沈河区总工会联合沈河区文商旅行业工会、御点江山商厦出资30余万元,在工会户外站点打造了公益性“工会食堂”;浑南区总工会在樾檀山户外站点增设了餐饮、阅览、观影、健身运动、家属照护等服务功能。

  为有效扩大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知晓率,实现随机可查、精准服务,市总工会将依托自身服务会员的APP同步完善电子地图,方便职工查找使用。

  医保

  集采药物达到411种

  集采药价平均降幅53%

  沈阳市于2019年3月跻身全国“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截至今年7月末,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已达411个,集采药品采购金额16.17亿元,平均降幅53%;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20个,采购额4.64亿元,平均降幅70%。

  在便利群众异地就医方面,将异地就医人员由原来的五类整合为“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人员”两类。取消了异地转诊、异地探亲等相对备案繁琐的类别,临时外出人员与我市参保大学生可“免申即享”,在异地就医不需备案即可扫医保电子凭证或持社保卡直接结算。大幅提高临时外出人员医保待遇。我市原临时外出职工和居民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60%和50%;新政策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在职职工的报销比例分别为84%、83%、78%,退休人员在此基础上各增加3个百分点,报销比例最少提高了18个百分点;居民报销比例分别为75%、70%、65%,报销比例最少提高了15个百分点。

  优先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支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40种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并拓展到全省范围。开通了全市259家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的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功能,满足外地在沈的门诊慢特病患者就近就便的就医。

  残联

  一人一案

  全市应届残疾人毕业生九成就业

  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实现残疾人新增就业1894人,超额完成计划1753人的目标任务。全市73名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89.91%,任务完成率居全省首位。

  对于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实行“一人一案”,全程为企业和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滚动式的岗位匹配对接服务。实施灵活性岗位过渡,对暂不能实现就业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安排灵活性就业岗位过渡,使其在实现理想就业愿景之前,积累工作经历,增加劳动收入。建立动态帮扶机制,跟踪了解每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临时性突发困难的毕业生家庭,给予重点帮扶照顾。

  沈阳市通过“沈阳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年审用人单位1304家,予以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出台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盲人按摩院(所)以及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政策,全方位保障和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

  举办40场残疾人就业洽谈会,设置就业岗位1265个,服务残疾人1万余人次。聚焦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群体,举办“2023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暨沈阳市残疾人技能作品展能”活动,为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确保100%实现就业。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