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沈北预制菜金字招牌!沈阳沈北新区建设预制菜产业园,让“辽味”预制菜从沈北飘香全国!
——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成立并落户沈阳沈北新区
中新网辽宁新闻2月26日电(记者 赵桂华)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级农产品深加工示范基地—沈阳市沈北新区将建设集预制菜原料基地、电商直播基地、预制菜生产包装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园,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冷链、物流、体验、金融等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形成“种子到筷子”、“田间到餐桌”独具沈北特色的产业融合化发展模式。

2月26日,沈北新区区长于胜林在辽宁省预制菜产业协会成立大会暨沈阳市预制菜产业发展推介会上表示,该区将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加快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深融合度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推动“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力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标准建设沈阳食品城,打造沈北预制菜的金字招牌,让“辽味”预制菜从沈北飘香全国。
沈北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预制菜一端连着田间地头,一端连着消费者餐桌,串起的是三次产业融合的价值链,孕育着万亿级的大市场。沈北新区在发展预制菜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滨在当日大会上表示,沈阳发展预制菜产业具有原料基础,肉禽加工、速食速冻产业链多点布局,打造了白羽肉鸡、辽育白牛等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全省有五个国家级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其中沈阳市的两个都在沈北新区。同时沈阳具有品牌基础,所培育的5个知名企业品牌中,有4个在沈北新区。

沈北新区发展预制菜产业恰逢其时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方式转变,预制菜产业迈入快车道。青年人是预制菜市场消费的主力军,也是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的必要条件。沈北新区常住人口62万,近十年人口增长率位居全市第一,60岁以下人口占82.84%。与此同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沈北新区食品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引育了一批行业优质企业,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达到300余家,规上企业80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省瞪羚企业2家、省雏鹰企业4家、上市公司16家、龙头企业37家,“老字号”企业5家,2022年全区农产品精深加工总产值350多亿元,域内企业生产的米、面、油、肉、蛋、奶占据沈阳市场份额60%以上,是沈阳都市圈重要的民生保供基地。
此外,物流是预制菜从食材、半成品、成品再到消费餐桌全流程品质保证的关键。沈北域内大型物流企业30余家,拥有中欧班列、中老班列等重要对外通道,主干路网“八横十纵”,京哈高速、101、102、203国道等大动脉贯穿全境,距桃仙国际机场、沈阳北站仅30分钟车程,距大连、营口、锦州、丹东四港300公里以内,为预制菜到达消费终端之后的新鲜度提供了有力保障。
沈北新区发展预制菜产业正当其势
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相继提出,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省、强市战略。今年,预制菜首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的要求,进一步提振了大力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信心。
在科技上,沈北创新资源集聚。是沈阳“大学城”“职教城”所在地,全区现有31家大中专院校、20万名在校师生,市级以上科研平台132家、省级典型实质性产学研联盟8个、双创载体24家,以及沈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国医科大学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多家检测机构。当前,沈北正加快建设沈北科教融合园,着力打造沈阳版的科创特区,为预制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改革上,沈北营商环境优越。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区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在全市率先推出“拿地即开工”改革,实行“规划先行、精准供地、提前设计、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模拟预审、政企联动”,审批时限由3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实现“零公里”审批服务。为提升服务企业质量和水平,搭建了“链上沈北”全要素生产服务平台,推行“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实施“要素差异化供给”,设立了科创基金、英才基金、纾困资金,深化了帮扶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增加销售等于招商引资的招商方式,为企业创造优质投资环境。近三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87个、年均增长28%。实有市场主体7万户,同比增长15%,增速位居九城区第一。是东北唯一荣登2021年全国“五新”潜力排行榜十强的地区。

将持续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沈北新区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头部企业,推动8条食品产业链条补链、延链、强链。一是以双汇、雨润、千喜鹤、华美畜禽为龙头的肉制品加工产业链条;二是以越秀辉山、蒙牛、伊利为龙头的乳制品产业链条;三是以中粮、华润、益海嘉里为龙头的粮油制品加工产业链条;四是以新希望、正大、禾丰为龙头的饲料产业链条;五是以希杰、仁达、青花、红梅为龙头的食品添加剂、调味品产业链条;六是以好丽友、今麦郎、中街冰点、卡奇食品为龙头的休闲食品产业链条;七是以国字菜篮子、益海嘉里为龙头的预制菜产业链条;八是以沈阳飞龙药业、天广仁合药业为龙头的保健食品产业链条。
目前,沈北域内企业生产的猪肉制品、鸡肉制品、粮油制品、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奶制品,能够满足预制菜产品100%的原材料供应,大大降低了预制菜生产的物流成本,同时,也消除了上游原材料供给波动对预制菜企业造成的系统风险。

全力引育行业龙头企业
瞄准C端市场,打造知名单品。依托该区优质水稻产量优势,重点引进米粥、盖浇饭、饭团等即热即食类预制菜项目;依托双汇、雨润、禾丰、华美畜禽等肉制品头部企业,重点引进东坡肉、回锅肉等即热肉菜单品,猪排、鸡排、肉串、鸡架等即烹类单品,酱卤肉制品、鸡肉色拉、熏鸡等即食类单品预制菜项目;依托中粮面业、益海嘉里、红梅食品等粮油、调味品类头部企业,重点引进披萨、意面、豚骨拉面等即烹类预制菜项目;依托雨润农产品大市场果蔬、海鲜供给能力,重点引进即配即热即食的果蔬制品类及海鲜类预制菜项目。
“未来,我们将推出更多独具卖点的明星单品,让沈北预制菜成为新餐饮风尚、新餐饮模式、新餐饮文化的领航者,立足沈北、面向辽宁、走向全国。”于胜林说。
打造沈北特色的产业融合化发展模式
沈北新区规划了3840亩的预制菜产业园,布局了预制菜原料基地、电商直播基地、预制菜生产包装等产业功能,基础设施齐全。下一步,该区将强化预制菜基础研究,建立政府支持、多方投入、项目纽带、委托研发、技术转让、联合攻关等运行机制,加快建设预制菜包装材料创新中心和预制菜装备制造中心,着力引进预制菜研发、食品检验检测、线上线下营销策划、配送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基金等服务类项目,重点打造集研发、生产、检测、冷链、物流、体验、金融等要素完备的产业生态,形成“种子到筷子”、“田间到餐桌”独具沈北特色的产业融合化发展模式。(完)